青山叠叠水泠泠,只影堪怜万里行。
莺燕不知怀别恨,隔林调舌送春声。
【注释】
青山叠叠:青山连绵。
泠泠:水波荡漾的声音。
莺燕:这里指黄莺和燕子,也泛指春鸟。
怀:有。
调舌:调弄口舌。
【赏析】
这首诗写于春天的早晨,诗人在青山绿水间漫步,听到黄莺和燕子的鸣叫声,想到自己远隔万里,思念亲人,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听莺》。全诗语言清新、含蓄,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感受。
青山叠叠水泠泠,只影堪怜万里行。
莺燕不知怀别恨,隔林调舌送春声。
【注释】
青山叠叠:青山连绵。
泠泠:水波荡漾的声音。
莺燕:这里指黄莺和燕子,也泛指春鸟。
怀:有。
调舌:调弄口舌。
【赏析】
这首诗写于春天的早晨,诗人在青山绿水间漫步,听到黄莺和燕子的鸣叫声,想到自己远隔万里,思念亲人,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听莺》。全诗语言清新、含蓄,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感受。
【注释】 太平:指安泰。南州:南方地区。商舶:商船。顾虎头:指顾恺之。《晋书•顾恺之传》载,恺之画人,“颊上加三毛,则岩岩朗朗”;作画时,先以粉涂其须眉,使颜色洁白,然后画之。”四彝”句:《资治通鉴》元至元二十年(1294),忽必烈灭宋,改国号为元。次年,诏谕天下:“今若四方宁谧,万邦来王,当于边镇置四夷馆,以待诸蕃之使。”大统:统一天下。《资治通鉴》卷一七五《唐纪九》载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钓台在云根几尺的地方,枕着清流;水色山光,万物皆显幽静。 堂上倦归,与海燕同行;阶前分食,与沙鸥共餐。 春天的潮汐风动,掀起涛花翻腾如雪;夜晚的浦边波澄月挂钩。 拥有江湖烟景,我何求荣华富贵? 注释: - 钓台:“钓鱼台”是古代文人墨客喜欢登临吟诗作画的地方,多指山水名胜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住或游历过的地方,可能是江南某地。 - 云根几尺枕清流:云根,指云雾缭绕之处。数尺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金郡守解宦北归 - 注释:这里指的是一位曾经担任过官职的金郡守官结束了他在北方的职务,准备返回原籍。 - 译文:你作为曾经的金郡守官,现在辞去了在北方的官职,准备回到你的家乡。 2. 几载承恩牧海邦 - 注释:几载:几年;承恩:承接恩泽;牧:治理、管理;海邦:指遥远的边疆地区。 - 译文:你管理着遥远的边疆地区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一直受到朝廷的恩泽。 3.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是唐代的诗人郑棨。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折柳送别,日正当中。百年的人生道路,任凭自己去选择和改变。在水边楼阁上,睡梦中的鸥鹭;而在天上亭台之上,却有凤凰聚集。用温暖的酒盏斟酒,松柏叶的清香飘满整个房间;仙风飘飘,清凉洒落,芰荷的衣裙飘逸如仙。明天早晨只有这高楼可以倚靠,而十二阑干下的海浪树显得苍翠欲滴。 注释: 1. 饯何子海先生北上:饯别何子海先生前往北方。饯,送别。子海
【赏析】 谢潮宗是唐代诗人,汪参政是其友。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元年(836)春,时作者任左拾遗、翰林院直学士,汪中丞任宰相。 首句“几回清夜梦分明”,点明了时间与地点,为全诗奠定了抒情基调。“几回”表明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清夜梦”则暗示着这种思念之情是在寂静无声的夜晚,通过梦境而表现出来的。 第二句“千里神交在管城”,进一步描绘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千里”一词强调了距离之远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龙泉拂拭暗频看,暮倚危楼十二栏。” - 这首诗的开头表达了诗人对龙泉(可能指一种武器或者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的珍视和频繁擦拭。黄昏时分,诗人独自站在高楼上欣赏这把象征着力量与威严的宝剑。"暮倚危楼十二栏"描绘了一个孤独但坚定的场景,暗示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毅态度。 - 关键词:龙泉、危楼、十二栏 - 译文:黄昏时我常常擦拭那把代表坚韧和力量的龙泉
诗句原文: 雨过台阶长绿衣,行人驻马扣柴扉。 清风结彩留莺语,白日钩帘许燕归。 眼底桑田随处变,人间沧海任尘飞。 京华知己如相问,便道垂竿老钓矶。 译文: 雨水过后台阶上长满了新绿的草衣,行人骑马停下敲了敲柴门。 清风吹过,彩带般的装饰物挂在门口,仿佛是鸟儿在说话;白天,人们卷起窗帘让燕子回来。 眼前的景象就像桑田一样,随时都在变化;人世间的沧海也可以任由尘土飞扬。
【注释】 ①喜:喜欢。见:指看到诗人与当地百姓的交往。车书:指全国。九州:泛指全国。随分:随便、自便的意思。乐清幽:乐于清静,安适愉快。②猿鹤:传说中能飞的动物。忘机:指不计较人我之分。③适兴:指诗兴大发。适,适合。④扶头:即“扶头酒”,一种美饮。⑤局:围棋盘。弈秋:古代传说中的棋艺高超的人。⑥更于松下围棋局:指在松树下下围棋。 【赏析】 首联:喜见车书混九州,山林随分乐清幽。 颔联
诗句释义: 1. 折桂曾闻到郤林,十年灯火惜分阴。 - 折桂:指科举考试及第或得到高官厚禄。 - 郤林:古代地名,此处可能指代一个有才学的地方。 - 灯火:指夜读书。 - 惜分阴:珍惜时间,不愿虚度光阴。 2. 未将舟楫江湖用,尽沐钧天雨露深。 - 舟楫江湖:泛指在江湖(即广阔的水域)中航行,比喻在外任职或旅行。 - 钧天:古代称帝王所居之地为钧天,这里指皇宫。 - 雨露深:喻指恩惠深厚。
【赏析】: 本诗是邓士齐兄弟的《咏怀》。 首句“安乐窝中风正清”,用典。“安乐窝”即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地方,指他们隐居之所。“风正清”则暗喻他们的心境与世相皆为清明、恬淡之境。 次句“卜居三径近孤城”,用典。“三径”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归隐后所开辟的住宅旁三条小路,用以自辟天地,不问世事,故称“三径”。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说:“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
醉后纵笔 琴剑相随汗漫游,萍踪梗迹遍中州。 六韬三略知何用,空笑平生学武侯。 诗句释义与赏析 - “琴剑相随汗漫游,萍踪梗迹遍中州。” - 琴剑相随:描述诗人在酒醉之后,以琴和剑为伴,享受游历的自由。琴象征着文人的雅致,剑则体现了战士的豪迈。这种组合展示了一种文武双全的生活态度。 - 汗漫游:形容诗人行走江湖时的畅快淋漓,仿佛汗水都能化作游历的动力
【注释】 过:经过。庾岭:今江西赣州一带的山岭名,是古代南北交通要道。梅宪表兄:冯梅宪。冯梅宪字子高,南丰(今属江西)人。宋神宗熙宁五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知广州。 【赏析】 《过大庾岭寄冯梅宪表兄》是宋代诗人曾几的一首七言绝句。诗题中的“梅宪”,即冯梅宪,字子高,江西南丰人,北宋著名词人和政治家、学者,有《深雪偶谈》、《大隐集》。他曾任中书舍人、广东提点刑狱公事。 首句写诗人在经过大庾岭时
诗句原文: 百尺苍龙亦逸溪,春阴日日宿云低。 无端峡里英皇庙,更有鹧鸪深处啼。 注释解释: - 百尺苍龙:这里用“百尺苍龙”比喻山势高峻的山峰。 - 亦逸溪:也即“逸”字,形容山间溪流悠然自得的样子。 - 春阴日日:春天阳光明媚的日子,但此处更侧重于描绘一种宁静的氛围。 - 宿云低:形容云雾缭绕山间的景象,仿佛是山峦与云朵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 无端:意为莫名其妙、无缘无故。 -
【解析】 本诗是一首思归诗,作者用“万里长城”比喻自己的坎坷经历,“十载寒”形容自己长期漂泊在外。首句写自己长期在外的艰难处境;次句以归乡之念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第三、四句写自己渴望早日回到故土家园的迫切心情。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耐人寻味。 【答案】 ①译文:我历经十年在边关苦寒中度过,每日每夜都想着回归故乡,家乡。何时能回到文溪上,自坐在鱼台边钓鱼啊!②注释:文溪:古时地名
【注释】 太平:国泰民安。不用戍边关:不须去边关守备。六合:指天下,这里泛指全国。尘清:战马的鞍上没有尘土,意指战事结束。款段:骑马缓行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写于南征归来之际,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之情。首句“洪武丁丑免戍南归”交代了时间和背景。洪武为明太祖朱元璋年号,丁丑为洪武十年,即1377年。诗人当年因事被征入伍,至1378年(洪武十一年),战事暂歇,便得以南归
【赏析】 此诗为贺王挥的寿诗。王挥,即李昂。他少年时便有文名,曾与李德裕、郑覃、杜牧等唱和。大中五年(851)登进士第,授校书郎。咸通三年(862),任翰林学士。后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咸通四年(863)冬,因党争被贬崖州(今广东海南岛),次年遇赦得还。《全唐诗》收其诗一卷,共三百六十首。此诗即为其时所作,题作《贺王挥使生日》。 “九天仙鹤下瑶台”,首句以仙鹤下临,暗指王挥的高贵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