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肇兴
【注释】: 1. 乱后初归里中:指安禄山叛乱后,作者回到家乡。 2. 定军山下草萋萋:指定军山上的荒草丛生。定军山在汉阳(今属湖北)西北。 3. 几处颓垣卧蒺藜:指一些残破的城墙上长满了蒺藜草。 4. 乡里到来偏不识:指故乡的人来了却不懂得作者的意思。 5. 却教舆子问东西:意思是却要作者亲自去问他东西南北的方向。 【赏析】: 此诗为五言古诗。首二句写诗人回到故乡,看到一片荒凉景象,感叹世事沧桑
诗句解析: 1. 众山如火光炎炎,九十有九昆冈尖。 注释:群山像燃烧的火焰一样明亮耀眼,其中有一座山特别陡峭如同昆冈的尖端。 2. 春风万古吹不到,山形骨立无留髯。 注释:尽管春风万古长吹,但山上的树木却依然保持着直立的姿态,没有留下任何胡须。 3. 洪家有楼高百尺,三层对峙飞雕檐。 注释:洪家的大楼高达百尺,共有三层,其建筑风格雄伟,飞檐翘角。 4. 朅来引我缘梯上,俯视群峰成排签。
秋风曲 秋风瑟瑟,花凋叶落,群芳黯然失色。秋风吹来,凉意逼人,殿里寂静无声。天地间传来一声不平之音,让人想起那无尽的愁绪。 赏析:此诗开篇即用“秋风”二字点题,渲染了秋天的肃杀之气。接着写秋风过后,花已凋零,一片萧瑟。然后通过“凉风生殿里”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景象的感慨之情。最后一句“吹来天地不平声”,更是将秋天的凄凉之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全诗以秋风为线索,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美丽画卷
这首诗描绘了鳌栖观音院的壮丽景色和宁静氛围,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诗句释义: 1. 看山如论文,平淡须纡曲:我看着山就像在阅读一篇文章,虽然它的形态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实际上却充满了曲折和变化。 2. 我爱鳌栖山,蔚然秀拔俗:我非常喜欢鳌栖山,因为它非常美丽、壮观且与众不同。 3. 铲地构佛堂,灵境豁心目:我在山上铲地建造了一个佛堂,这让我感到心灵得到了净化和释放。 4.
浴汤泉 炎云未退暑气恶,战罢文场忽不乐。 主人示我温泉汤,一洗人间百病却。 注释: 炎云:炎热的云。 未退:没有退去。 暑气恶:炎热的天气让人不舒服。 战罢文场:战斗结束后,文人墨客纷纷离开文场所。 忽不乐:突然感到不快。 主人:指温泉的主人。 温泉汤:温泉水。 一洗:洗一次。 人间百病:世上所有的疾病。 却:消除。 译文: 炎热的云还没有消散暑气让人很不舒服,战斗结束后
【注释】 浴汤泉:在温泉中沐浴。 群生垢尽混常流:所有生灵的污垢都随着流水一同被冲刷掉了。 山僧欺人吾不诺:那些欺骗世人,假装清高的山寺僧人我是不会答应的。 会须一日一来游:有一天我会来这温泉池边游玩一次。 弹冠一笑归去来:轻松地弹掉帽子上的尘土,笑着回去。 白圭汤盘宜三复:洁白如玉的汤盘应该反复端详三次。 【赏析】 诗中描绘了作者对尘世的厌倦和向往自然、返璞归真的情感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的《登台州城望海作》。 译文:从港口出发,眺望海上诸屿,寻找台山来脉处,放声高歌。 四季花卉长发,一年两熟。 秦皇汉武都不能到达的地方,自古以来只有白云飘浮。 圣朝声教日出时,木公不敢私自丹邱。 召唤王母献图,王会无时休息。 我十月出行台风已息,纤尘不动船犹犹豫豫。 溯源竟委放纵幽深探索,一天到晚上舵尾楼枯坐。 果然天吴海若不相负,驱遣百怪前来双眸。 早晨看万峰,傍晚看千岭
清水岩 清水出山罅,如口开复钳。 喷薄千珠玉,落地鸣投签。 初看脊骨断,谛视尻首黏。 下临十丈壑,隐隐蛟龙潜。 悬流作飞瀑,如挂水晶帘。 散为千峰雨,白日来蜚蠊。 登降若缘蚁,九曲穿一针。 两崖立积铁,列岫罗修尖。 藤木互纠结,绿草何髯髯。 下崎战心胆,出谷豁观瞻。 依山筑绀殿,佛象何森严。 疏泉凿圆沼,明镜开半奁。 其时秋八月,枫叶红炎炎。 野马不知名,和鸣飞上檐。 支公邀我宿,日暮开床幨。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前从军行,仿杜前出塞体九首其三 - 注释:这是杜甫创作的《前出塞九首》中的第三首。 - 译文:八尺长的生番布被裁为战士们的衣物。 -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战士们身着异域布料,形象地展示了他们出征前的装束及其背后可能的文化意义。 2. 八尺生番布,裁为战士衣 - 注释:这两句描述了战士们所穿着的服装是由一种特殊的布料制成,这种布料被称为“生番布”。 - 译文
【注释】 蔡杏垣:即北宋画家蔡襄(991~1005),字君谟,兴化军仙游人。宋初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山水画册:这里指《潇湘竹石图》。潇湘:湖南的别称。竹石:画中的竹子和石头是画中的主要景物。 欸乃声:船行江面时发出的声音。 山水绿:指画面上绘有青山绿水。 青溪曲:青溪是一条小河。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潇湘竹石图》前驻足观赏的情景。 首句“不闻欸乃声”,“欸乃”,古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