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肇兴
【注释】 1.朝经水沙连:早晨经过水沙相连的小路。 2.暮宿大坪顶:傍晚在山顶住宿。 3.石级高百盘:石头台阶非常高,盘旋曲折如盘状。 4.槎枒争一梃:槎枒树杈相互交错形成一根长棍。 5.直上如云梯:直通云端如同登云梯。 6.连步防躐等:一步步往上走防止超越别人。 7.中绝旁忽通:中间被隔断却突然通到一边。 8.俨若汲引绠:像汲水的绳子一样直通。 9.前登膝齐腰:前面登山时膝盖与腰部平齐。 10
【注释】: “放来烟火十三层”:形容放烟花时,天空中烟花绽放出十三层。 “牵著老夫垂一泪”:拉着我的老头儿流泪,表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故园□(qiān)炮正飞腾”:故园里的炮火声在回荡,仿佛正在飞腾。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上元节夜晚看烟火时所作。上元节为农历正月十五,又称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诗中通过描写烟火和炮火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 首句“放来烟火十三层”
【注释】 华林寺:位于越王山南麓。 绀殿:指华林寺中的大殿,以红色为主。绀是红的意思,绀殿就是红色的大殿。 崔嵬(cuī wéi):高耸、雄伟。 金紫:指唐朝皇室的紫色官服。 空翠:形容松树苍翠欲滴。 无诸:古国名,在今越南中部。建国:建立国家。 香火:佛教用语,指烧香拜佛的人。 鸣禽:鸣叫的鸟。 禅意:禅宗的思想。 数声钟:指寺院里响起来几声钟。 黄叶坠:黄叶飘落。 【赏析】 《华林寺》
注释: 频年奔走:几年来。盗纵横:盗贼猖獗肆虐。 忽听优歌眼渐明:忽听到悠扬的歌声,眼睛逐渐明亮起来。优歌:古代的一种歌舞形式,用歌舞来娱乐人们。 忘是乱离忘是客:忘记了战乱和离别,就像客人一样。 随人踏月到三更:随着月光下的人群一直走到了三更天。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上元夜观看烟火时有感而发的作品。诗人通过烟花的璀璨,回忆起过去的战乱岁月,感叹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同时
【注释】 昆明劫起:指昆明地区在元末明初发生的农民战争。昆明,今云南昆明市,曾发生过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友谅的部队与朱元璋军队争夺该地区的战斗,史称“昆明之变”。血成河:形容战火连天,血流成河。猿鹤沙虫:指战场上死去的尸体堆积如山。死是众人功:指死亡都是众多士兵的功劳。一将:指一个将领。战场从古不平多:历史上的战场从来就是不公平的。 【赏析】 这是组诗中的第二首。前两句写昆明地区农民战争的残酷
诗句解析与赏析 第1-4句: - 放洋望屿寻脉处:“由港口放洋,望海上诸屿,寻台山来脉处。”描绘了一幅航海者在海上寻找通往远方的路径的画面,体现了探索未知的勇气和决心。 - 鼓山如龙忽昂首:“鼓山如龙忽昂首,兜之不住复东走。”形象地描述了鼓山(可能是台湾著名景点之一)的壮丽和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仿佛一只巨龙突然抬头,让人难以抗拒其威严和美丽。 第5-7句: - 沧海路穷翻身跳入冯夷宫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光朝的一首咏史之作,描绘了闽地忠义王墓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人物。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岩头已没潮头出,军中望气知第一。 - 岩头已经消失,只有潮水露出头来。军队中的将领们通过观察天气来判断形势,知道谁是第一人。 2. 白马三郎提剑来,万人拜舞声如雷。 - 白马三郎提着剑走来,士兵们万人跪拜跳舞,声音像雷一样响亮。 3. 包茅职贡坚尊奖
乱后初归里中 其五 败垣围井长黄花,日落寒烟绕郭斜。 莫问旧时王谢宅,寻常百姓已无家。 注释: 败垣围井:形容荒凉破败的房屋和庭院。 长黄花:指野花盛开。 日落寒烟:形容夕阳西下时分,暮色中的炊烟袅袅升起,增添了几分凄凉的氛围。 绕郭斜:环绕在城墙周围。 王谢宅:指过去的贵族府邸,这里代指过去繁荣富贵的生活和家族。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之后重返家乡的感慨。首句“败垣围井长黄花
【注释】 (1)“春日”:即春游。 (2)“法华寺”:在台南市,唐代著名古刹。南唐后主李煜为建此庙,曾亲至其地,并作《维摩诘经赞》以歌颂之。 (3)“城南”:指法华寺所在的城市。 (4)“太清妍”:非常美丽。 (5)“钿”:古代妇女首饰。这里指女子。 (6)“十里梨云”:形容梨花盛开时的景色,如白云飘荡。梨花是白色的。 (7)“酒旗红出绿杨烟”:形容酒旗在春风中飘扬
【注释】 乱后初归里中 其一:乱,指安史之乱。 平芜一望绿连天,白骨槎枒尚满田:乱后荒凉的景象。平芜,平坦的草场;绿连天,指草木茂盛。槎(chuā)牙,树枝交错的样子。白骨,这里泛指战死人的尸体。 莫道近乡情更怯,来人相对也潸然:不要因为回到了家乡而心情更加沉重,面对故乡的来人说说话也会感到悲伤。 【赏析】 “乱后”两句,写战后农村残破的景象。乱后,一片荒芜,田野里满是尸骨,白骨累累,纵横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