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寻越王山,忽逢华林寺。
绀殿郁崔嵬,金紫迷人醉。
历历阶前松,千年抱空翠。
无诸昔建国,故址犹堪识。
霸图一消歇,香火归初地。
鸣禽带梵音,寒蝉悦禅意。
坐啸来清风,溽暑忽全避。
日暮数声钟,满山黄叶坠。
【注释】
华林寺:位于越王山南麓。
绀殿:指华林寺中的大殿,以红色为主。绀是红的意思,绀殿就是红色的大殿。
崔嵬(cuī wéi):高耸、雄伟。
金紫:指唐朝皇室的紫色官服。
空翠:形容松树苍翠欲滴。
无诸:古国名,在今越南中部。建国:建立国家。
香火:佛教用语,指烧香拜佛的人。
鸣禽:鸣叫的鸟。
禅意:禅宗的思想。
数声钟:指寺院里响起来几声钟。
黄叶坠:黄叶飘落。
【赏析】
《华林寺》,作者不详,大约是唐宣宗大中年间的作品。诗写游历越州华林寺的感受。
首联“言寻越王山,忽逢华林寺”二句,写初见华林寺时的情景。诗人说:“我要找越王山,却突然来到华林寺。”越王山,在浙江绍兴城西北。越王墓在山上,为越王勾践之墓。“忽逢”,说明诗人对这所寺庙并不熟悉,但很快地就找到了它。华林寺,相传为南朝陈朝开国皇帝萧绎的别墅。唐代时已废,改为佛寺。诗人初到此地,自然要首先想到萧绎和他所建造的华林寺。所以这里说“言寻越王山”。
颔联两句,写华林寺内的情况。“绀殿郁崔嵬,金紫迷人醉。”绀殿,即绀宇,用赤色装饰的宫殿。崔嵬,高耸的样子。“金紫”,指唐朝皇室的紫色官服。两句的意思是:这座红色的大殿很高峻雄伟;穿着紫色官服的皇帝来到这里,被这里的宏伟景象迷醉了。“金紫迷人醉”一语双关,既指皇帝的紫色官服迷人,也指华林寺的建筑令人陶醉。
颈联两句,写华林寺中的古迹和景物。“历历阶前松,千年抱空翠。”意思是说,寺门台阶前的松树很多,它们已经长成千年的大树,树身上挂着一片片苍翠的松针。“空翠”指松针。两句的意思是:“门前的松树林立参差,千年的老松上还挂满了苍翠的松针。”这一句中“抱空翠”三字用得极为巧妙,既写出了松针的颜色,又表现了松针的形状和松树的气势,同时,也使人联想到松树生长的时间之久,生命力之强。
尾联两句,写华林寺周围的景色以及自己的感受。“无诸昔建国,故址犹堪识。”无诸,是春秋时代的小国。《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载“晋侯梦天使之曰:‘余为伯旅,余使女束乎阳吕,余从汝死,余尚能系木焉。’”杜预注:“余,无诸也。阳吕,地名。系木,谓系其柩于木。”无诸死后,葬在阳吕(今河南淮阳)。这句的意思是:无诸以前曾经建立过国家,现在遗址仍然可以辨识。诗人说:“无诸以前曾经建立过国家,现在这个地方的遗迹还是能够辨认的。”
尾联两句,写自己对华林寺周围的景物的感受。“霸图一消歇,香火归初地。”霸图,指称雄一时、统治全国的大业或事业。这句的意思是:“霸图一旦消歇,香火回到原来的地方。”香火,这里指佛教信众向寺庙烧香礼佛的习俗。这句的意思是:霸图一去不复返(指唐王朝灭亡),香烟缭绕回到原来的地方。
尾联两句,写自己对华林寺周围的景物的感受。“鸣禽带梵音,寒蝉悦禅意。”鸣禽,指鸟虫等发出叫声的声音。这句的意思是:寺院里的鸟儿随着梵音一起啼叫;清凉的寒蝉也似乎在听禅理讲道。“寒蝉悦禅意”中的“悦”,读yue,意为高兴、喜欢之意。这句的意思是:凉爽的蝉儿似乎也在喜欢禅宗的道理。
末联两句,写自己在华林寺的感受。“坐啸来清风,溽暑忽全避。”坐啸,坐着吹风,这里指僧人打坐修行。这句的意思是:坐着吹风来清心静气;酷热的暑气忽然全部避开了。“溽暑忽全避”一语双关,既是说暑气忽然消失了,也是说炎热的夏季已经过去。这两句的意思是:坐着吹风来清心静气;酷热的夏天忽然全都躲开了。
整首诗写得十分细腻传神,把华林寺及其周围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