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行己
绝庐高隐白云间,德行人知是闵颜。 侧席求贤新诏黑,肯教夫子久居山。 注释与赏析: - “绝庐高隐白云间”:描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隐居山林的向往。 - “德行人知是闵颜”:强调了高尚的德行和仁爱之心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敬仰。 - “侧席求贤新诏黑”: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贤能之人的重视和渴求,以及皇帝的新政策鼓励人才的提拔。 - “肯教夫子久居山”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和平、和谐的诗。下面是对每句诗的逐句释义和注释: 1. "姑射仙人":这里的“姑射”是一个典故,指的是传说中的一位女子。她住在姑射山,过着隐居的生活。而“仙人”则是对这种生活状态的赞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仙人常常被视为超凡脱俗的存在,他们拥有非凡的能力,能够掌握天地间的奥秘。因此,这里将这位隐居的女子称为“仙人”,以表达对她超凡脱俗品质的赞美。 2. "易简乾坤理"
【注释】 海雁:本指海鸟,这里比喻诗人自己。禅照大师:即慧能禅师,俗家姓卢,法名行满,南宗禅宗创始人惠能弟子。此诗当作于大历初年(766—772)作者与慧能禅师分别前后。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前四句以海雁自比,说自己像那远飞的海燕一样,年年到此地来,又年年离开。“迢迢”二句写海燕离别时的情景,表现了作者的依依不舍之情。后四句写春日相别,桃花盛开,表达对慧能在岭南弘法利生的祝愿
【注释】 1.禅照大师:即鉴真。 2.千峰如画不安排,的天然更莫猜:形容山水之美,自然天成,不需人为安排。 3.草碧花红春鸟叫:形容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4.此中何处问如来:此处景色如此美好,使人怀疑是不是佛祖在此居住。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僧人鉴真为了表达自己对日本文化和佛教的向往,在回国途中所写。诗人以千峰、草碧、花红和春鸟等自然景物,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而“此中何处问如来”一句
注释:在灵岩寺的路上,走过一遭的游人很多。门前有一根巨大的支柱,千万回去的时候,一定记得带回来啊!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灵岩寺的壮丽景象和浓厚的宗教氛围。首句"行行识取灵岩路"表达了诗人对灵岩寺道路的熟悉,以及对自己能够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期待。第二句"多少游人只么回"则反映了灵岩寺的游客众多,但很少有人能真正领会其中的奥妙。第三句中的"擎天柱"是形容寺庙建筑雄伟壮观,如同支撑天地的支柱一般
【注释】 黄犀骨:犀牛角的骨头,用来形容人的骨骼。 霜髭灿猬毛:指头发花白而胡须如刺猬般蓬松。霜:这里形容白发。髭:胡须。猬毛:一种像刺猬一样的毛发,这里比喻胡须。 晚年:老年时期,泛指年老。 犹不废:仍然没有废弃。 称豪:表示自豪和自诩为豪杰、英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李端在晚年时写的,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自己的骨骼像犀牛角一样坚硬,头发花白胡须蓬松,尽管已经年老
注释:大儒的出处本无心机,调燮功高利益深远。 用与不用,行与藏都是道义所在,并不区分朝市与山林。 赏析:这首诗赞美了大儒的高尚品质和精神境界。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大儒的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思想理念,以及他对待名利得失、进退出处的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大儒精神境界的赞赏之情
再和蔡八十约归 闻说寻山意已清,况逢佳客作山行。 百年心事同杯酒,万里春风出帝城。 秋燕欲归栖集稳,春鸥无事往来轻。 风流定是输陶谢,应笑痴人似步兵。 注释: 1. 闻说寻山意已清:听说你寻找山水的心意已经清晰。 2. 况逢佳客作山行:更有幸遇到了一位喜欢登山的客人。 3. 百年心事同杯酒:我们的许多心事就像一杯美酒,共同品味。 4. 万里春风出帝城:春天的气息吹遍了整个帝都长安。 5.
秀润瞻眉宇,清真接话言。 端能愈吾疾,已觉意超然。 注释: - 秀润:形容女子容貌秀丽,举止优雅。 - 瞻眉宇:观察女子的眉宇之间。 - 清真:形容言语清新、真挚。 - 端能愈吾疾:指女子的言行举止能够治愈我的疾病。 - 已觉意超然:指女子的言行举止让我产生了超越尘世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诗,通过描写女子的美丽和贤惠,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美好期待
注释: 米元章的字帖, 戏耍时写下的诗文,现在却成了遗物,令人感慨。 那些余下的翰墨,人们还会想念他的风流才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已故好友米元章的怀念之情。诗人在米元章去世后,偶然发现了他早年的字帖,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怀旧之情。他感叹自己与米元章的相识相知,如今却只能从这些字帖中感受到他当年的气息。同时,他也感慨米元章的才华横溢,虽然已经去世多年,但人们仍然会怀念他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