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行己
【注释】 (1)青箱学:指读书。王氏,即诗人的朋友王天粹的父亲。青箱,是书的代称。 (2)千里驹:形容人才出众。《汉书·武帝纪》:“汉家子,亦得为‘千里驹’。”颜师古注:“千里驹者,言才德出类拔俗。” (3)应时须:应时而发。指及时得到举荐。 (4)上第人:登第的人。 (5)高才:才能高。世久虚:世上缺少。 (6)别君:分别朋友(或亲友)。谁暖眼:你的眼睛会因离别而感到冷,我则要为你送上温暖。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送崔评事还山》。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十年尘土送春衣,每见春风忆翠微。 注释:十年来我穿着沾满尘埃的衣服,每次见到春风都不禁想起那青山绿水。 赏析:这里用“尘土”比喻仕途的艰辛与困顿,而“春风”则象征着自然的清新与生机。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境遇,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怀念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2. 射策决科知已误,求田问舍早须归。 注释:在科举考试中
注释: 兰溪驿:驿站名,在今浙江省金华市。 小雨滋春态:春天的细雨滋润着万物,使它们生机勃勃。 馀花落晚香:剩余的花朵在傍晚时分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扁舟还独往,谁与论行藏:我乘坐小船独自前往,没有人可以和我谈论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兰溪驿时所作,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抒发自己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首句“小雨滋春态”,以“小雨”作为切入点
【注释】 1. 奉和林惠叔:我奉和林惠叔的诗。奉和:臣下写诗向君主或尊者称述、陈述,表示敬意;也指臣下在君主或尊者面前作诗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2. 世间同大宅:世间万物,如同一座大宅院。 3. 何处是安居:哪里才能算是安身之所?安居:安身,住下来。 4. 卧地有知足:在地上安心睡觉,心满意足。 5. 栖巢亦晏如:栖宿于鸟巢,心情也平静如常。 6. 松楸怀旧隐,城市远先庐:怀念旧居,远离尘嚣。松楸
奉和知丞苗几山 陆沈僚底惘骙瞿,玩世滑稽常自如。 鞍马犹堪供矍铄,功名谁复念居诸。 胸怀金玉天知我,仕宦风波丞负予。 尊酒夜阑听软语,清谈笑谑极群书。 注释: 奉和知丞苗几山:奉和,是古代文人对同辈或上级的诗歌创作的一种方式,即以原作诗词为蓝本,稍加修改后进行创作。知,是称呼对方的意思。丞,是指官员。苗几山,指的是苗几山这个人物。这首诗就是作者对苗几山的回应。 陆沈僚底惘骙瞿(wǎng huī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理解其思想情感。此题要求“逐句释义”,即要求学生逐句翻译诗句的意思,并写出每句的关键词。第一、二句是说在县里做官只是暂时地看一看,因为没有什么才能,也就不自比人了。第三、四句说:放下文书,辞去吏役,过着闲散的生活。第五、六句是说听到桑麻生长得好,心里很高兴,觉得像雨露一样滋润。第七、八句是说自己贫居生活过得好
【译文】 布谷鸟催人耕种,时已深秋,骄阳不肯变成甘霖。 一年之中只听到铃阁斋禁的号令,三月花期却辜负了赏心之情。 空谷中的灵湫能奋响,丛祠古木已成阴。 侏儒们饱食而死,毫无办法,只能属耳颓墙听雨声。 注释: 布谷:布谷鸟,古代传说中一种叫布谷的鸟类,常在秋天鸣叫,催促人们播种。 催耕:指布谷鸟催促人们耕作。 候已深:指秋季已经深了。 未肯化为霖:不肯变成甘霖(及时降雨)。霖,甘霖,及时的雨水。
【注释】 晓色初明野:早晨的天空刚刚露出曙光。 云容尚隐林:树林的轮廓还隐约可见。 蒿莱三径拙:杂草荆棘长满了三条小路(说明自己身处穷困)。 鸟雀一枝深:小鸟在树枝间跳跃。 忧患他乡泪,淹留故国心:因忧患而流泪,心中充满对故乡的思念。 平生丘壑趣,衰谢愧同襟:平生喜欢山水的乐趣,如今已衰老,自感愧对朋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石碣院中作客时写的两首诗。前一首写景,后一首抒情。 第一首写景
注释: 1. 萧寺来人少,祇林过雨清。:萧寺来的人多,衹林经过的雨后格外清明。 2. 日光微破影,云色未全晴。:阳光微弱地穿透了影子,云彩尚未完全放晴。 3. 久客嗟殊俗,中年哭后生。:久客他乡感叹风俗不同,中年时哭泣哀悼年轻的生命。 4. 庭前空柏子,此意复谁明。:庭院前只有空落的柏树种子,这种心意又谁能理解?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诗人在萧寺与妻子告别,来到只林(地名),途中看到雨后的景物
次渠仅老韵四首 忧患功名晚,尘劳岁月侵。愁来无与语,老去独伤心。不复周公梦,宁须季子金。题诗凭遣兴,情极恐言深。 注释:忧患(忧虑)功名(官位)晚(迟);尘劳(世俗的烦恼)岁月(时间)侵:侵蚀。愁来无与语(愁苦时没有人可以倾诉);老去独伤心(年纪大了只有一个人感到伤心)。不复周公梦(不再像周公那样有梦想):周公指周朝开国功臣姜尚,他帮助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地,号为齐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