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则礼
诗句如下: 树底树头无落英,晴鸠得得唤晚晴。 玉芽方入小分盏,故有鶬鹒来一鸣。 接下来为您提供这首诗的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名:《将至宋先寄相之二首·其一》 作者:吴则礼(宋代) 译文: 树叶茂密,树下、树梢没有花瓣飘落;晴朗的天空中,喜鹊欢快地叫着迎接傍晚的晴朗。新长出的嫩芽刚刚被采摘放入小酒杯中,这时突然传来喜鹊清脆的鸣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注释: 屋头:屋顶。 澜翻:水波翻涌的样子。 布谷:布谷鸟,又称杜鹃或子规,一种鸟类名。 惊怪:惊讶奇怪。 饧粥:饴糖稀饭。 衡门:衡宇的门,指家门。 插柳条:在门上插柳枝,表示春天的到来。 要遣:想要让、希望。 老子:对人的尊称。 炊熟:做饭煮熟了。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一诗的第二首。此诗描写的是作者在二月二十九日这一天所见到的景象,描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画面。
今朝:今天的天气,撩拨着老夫的心绪。红杏一枝,那可孤?端须羯鼓与判断,世上久觉无花奴。译文:今日的天气似乎在撩拨着我这位老人,看到一枝盛开的红杏,我心中不禁感慨万分。我需要羯鼓来表达我对它的判断,世上已经很久没有像红杏这样美丽的花朵了。注释:今朝:今天。撩老夫:撩拨着我这位老人。那可孤:那可孤独。端须羯鼓:需要用羯鼓来表达我的判断。世上久觉:世上很久没有像红杏这样美丽的花朵了。赏析
【注释】 ①莺声:莺鸟的鸣叫声。 ②投老:指年老,此处有厌倦仕途的意思。长亭、短亭:古代驿路上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这里是泛指。 ③楚柁:古乐器名。这里借指南方曲。关情:牵动感情。 ④黄鹂:即黄莺,又名莺。它知道人意,故能“作他时求友声”。 【译文】 到了南京道中仍听见黄莺的啼叫; 年老的我更喜爱那长亭与短亭之间的景色; 黄莺要是懂得人的心意,也会像当年一样来求友声。 【赏析】
闻莺 长堤一千一百里,榆荚杨花照眼明。 十载投荒真作梦,却凭乌几听莺鸣。 注释与赏析 - 闻莺:此诗描绘了诗人在长堤上听到黄莺悠扬的啼鸣声的场景。 - 长堤:指宽阔的河流或大道两旁的长堤。 - 榆荚杨花:榆树和柳树的花朵,随风飘落。 - 投荒:指流放至边远地区。 - 乌几:黑色的桌子,这里可能指的是古时候用来听鸟鸣的文房用具。 - 译文:我闻到山中香桂河畔的莺歌,沿着万Hale Waihona
注释: 龟山道中:龟山,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长淮,指长江。鲚鱼,即白鱼,一种小型鱼类。蔫红,萎黄的花。阵飞,像阵风一样飞舞。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任淮南节度使时(公元820年),时为春日。诗题中的“龟山”是指当时的南京(古称金陵)的南郊,诗人在龟山道中看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诗的开头二句,先描写春天景物,接着以“更”字一笔带过,转而写诗人的感受:“久著南冠殊未痴”,“久著”,长期戴着
注释:鸟儿在茅檐上欢快地叫着,午梦醒来后我回到了人间。柴门紧闭,四周寂静,掩映在苍苔之下。江边的红叶如火,春色盎然,归雁传来了美丽的诗句。 赏析:此诗描绘出一幅宁静的江南水乡景色。首句“鸟语茅檐午梦回”描绘了诗人在午后的梦中醒来,听到鸟儿在茅檐上的鸣叫。第二句“柴荆寂寂掩苍苔”描绘了诗人回到现实世界时,看到的景象是一片寂静,周围的环境被茂密的青苔所掩映。接下来的两句“落红万点春江绿
【注释】清洛:洛阳。飞英:指落花,这里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色。 说似同行木上坐,眼中阿相安在哉:意思是说这就像在船上行走一样,而你的眼睛却看到了我(诗人),你的心中难道就没有我的踪迹吗?“阿”,通“焉”,语气词,相当于“啊”。 赏析:此诗作于诗人任汝州同官时,是寄给洛阳友人王相之的。首句“清洛”“日日换”表明了诗人对洛阳的热爱,洛阳是当时的政治中心,也是文人雅士云集之地
【注释】 寄公卷:写给友人的信件,卷是信件的别称。 扁舟:小船。 沧洲:水边沙洲。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夜归舟的诗。首句写秋江景色,以荻花枫叶比喻秋天,突出了秋天的特点。次句写诗人不留下而要离去的原因,抒发了自己对朋友依依不舍的心情。末两句写夜泊江上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
岁月匆忙催人变老,风尘滚滚遮蔽了衣裳。 早晚乘着扁舟追随着孤雁,一江秋天的景色高挂在吴国的帆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