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则礼
【注释】 鹧鸪天 · 其二: 作赋丁年厌兔园。紫微深锁九重关。花墩屡赐清闲燕,文石难忘咫尺颜。 烟外屐,水边山。纶巾羽扇五湖间。自怜季子貂裘敝,来与机云相对闲。 译文 我作赋时已经厌倦了兔子园。紫禁城深处深锁着九重门。多次得到皇帝赏赐的悠闲之燕,永远怀念那咫尺天涯的文石。 烟雾之外有高士的足迹,水边山上都是高人的身影。我穿着纶巾手持羽扇在五湖之间逍遥自在。 自己很可怜季子的貂裘破旧
寄介然二首 生事石田茅屋,世家青琐金銮。 崇福略无王事,自惭也费县官。 注释: 生事石田茅屋,世家青琐金銮:生活简单,居住在简陋的石头和茅草房子里,世代都是贵族。 崇福略无王事,自惭也费县官:享受着荣华富贵,却毫无功绩可言,内心感到惭愧,因为自己的享乐消耗了公共资源。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平凡生活和社会责任的思考。诗中通过描述自己与日常生活的接触
题米元晖临北苑山水 生平胸中丘壑,天公乞与羁臣。 要遣毛锥举似,此事儿辈不嗔。 注释: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朋友米芾的。“平生”指自己的一生;“胸中丘壑”比喻胸中蕴藏着宏伟的抱负和伟大的理想;“羁臣”指被贬谪在黄州的自己;“毛锥”指笔;“举似”指把诗文写下来;“子辈”代指朋友们。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豪放的气势抒发了对友人的赞颂之情。 首句点明作此诗的原因。苏轼一生胸有壮志宏图,而身处困境
水龙吟·秋兴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苍鬓羁孤,粗营鸡黍,浊醪催贳。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空惊咤。 头上纶巾醉堕,要欹眠、水云萦舍。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把茱萸细看,牛山底事,强成沾洒。 注释: - 秋生泽国:秋天降临在泽国的土地上。 - 无边落木:没有边际的落叶。 - 萧萧下:落叶纷纷落下的样子。 -
【注释】介然:指张介然,字子野,成都人。乌蛮:指南诏国。汉节:汉朝的符节。白头:头发已白。 【赏析】此篇写诗人初到南诏时的心情,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情和对少数民族的友好感情。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意境清新明快。“饱饭”句是说饱食而坐,无事可做,只能摩腹而已。“笑听船鼓过湾”两句是说船夫在江面上唱着歌,摇着桨,经过曲折的河道,发出美妙的响声。这两句既写出了南诏地方的风土人情,又表现了作者随和的性格
注释:寄信给我的朋友们,米价便宜只有淮南。 没有一句话是不契合的,我的前身一定是同参。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朋友阿介的,表达了他对自己和朋友们深厚的友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诗中通过描绘米价便宜的场景,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东风第一枝 经国谋猷,补天气力,岳祗来佐兴运。王当华阙春融,共仰相门地峻。清台占象,见璧月、珠星明润。对一百五日风光,二十四番花信。 勋共德、继增篆鼎。今共古、问谁比并。广乐初出,层霄寿斝,旋颁紫叶,湘桃浓杏。映彩服、朱颜青鬓。看千岁,桀阁飞楼,燕赏太平光景。 注释: 东风第一枝:指春天里的第一首词,即《东风第一枝》。 经国谋猷:为国家制定策略和谋略。 补天气力:增添上天的福气。 岳祗:山神。
注释 风雨放船不恶,淮南九月未霜。 ——风雨放船:在风雨之中放船。放,放开,任凭。恶,好,适宜。 淮南九月:淮南地区,指今江苏、安徽一带。九月,秋季。 未霜:没有下霜。 一色黄花十里,后身犹作柴桑。 ——一色:一种颜色。指菊花的颜色。十里:十里之遥,形容花的开放范围很大。 后身:将来,以后。犹作柴桑:像陶渊明一样隐居于乡间。柴桑,地名,在今湖北黄冈县西南。《晋书·陶潜传》载:“潜不解音声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柳永的《声声慢·凤林园词》。以下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及其译文: 1. 林塘朱夏,雨过斑斑,绿苔绕地初遍。叶底雏莺,犹记日斜春晚。芙蕖靓妆红粉,傍高荷、闲倚歌扇。轻风起,縠纹滟滟,翠生波面。 注释:林塘指的是园林中的池塘,朱夏是指炎热的夏季,雨过后留下了斑驳的痕迹,绿色的小草从地面蔓延开来。雏莺在树叶的掩映下鸣叫,好像还在回味着春天的傍晚。荷花(芙蕖)打扮得如同美女一般娇艳
【注释】窥:偷看;黄卷:指书籍。鸧鹒:一种鸣禽,其声音清越而婉转。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七绝,写诗人到宝晋斋去观赏古画时,看到一幅画中有黄鸟在树上鸣叫,便联想到诗中“欲知个里妙处”,即这幅画中黄鸟鸣叫的意境,就象“时遣鸧鹒一鸣”一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此诗语言清新、明快,富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