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赋丁年厌兔园。紫微深锁九重关。花墩屡赐清闲燕,文石难忘咫尺颜。
烟外屐,水边山。纶巾羽扇五湖间。自怜季子貂裘敝,来与机云相对闲。
【注释】
鹧鸪天 · 其二:
作赋丁年厌兔园。紫微深锁九重关。花墩屡赐清闲燕,文石难忘咫尺颜。
烟外屐,水边山。纶巾羽扇五湖间。自怜季子貂裘敝,来与机云相对闲。
译文
我作赋时已经厌倦了兔子园。紫禁城深处深锁着九重门。多次得到皇帝赏赐的悠闲之燕,永远怀念那咫尺天涯的文石。
烟雾之外有高士的足迹,水边山上都是高人的身影。我穿着纶巾手持羽扇在五湖之间逍遥自在。
自己很可怜季子的貂裘破旧,来和云彩一起在机云亭下悠闲自得。
赏析
这是作者在杭州任通判时写的一首词。上片“作赋丁年厌兔园,紫微深锁九重关。”写词人因作赋而感到厌倦,想离开官场。“紫微深锁九重关”是说朝廷深锁九重宫门,难以接近,词人想远离朝廷却无处可去。接着两句“花墩屡赐清闲燕,文石难忘咫尺颜”,写词人得到了皇上多次赏赐的闲适生活,也不忘皇上赐予的那方文石。“花墩”即花墩寺。“屡赐清闲燕”,指皇帝赐给词人清闲的生活。“文石”,指皇帝赠给词人的那块刻有文字的石头。这二句是说,皇帝屡次赏赐给词人清闲安逸的生活,而词人也忘不了皇帝赐给自己的一块文石。
下片“烟外屐,水边山。纶巾羽扇五湖间。”写词人远离官场,隐居到五湖之畔。“烟外”指烟波浩渺的水面上,词人乘着船从远处眺望。“水边山”是指词人居住的地方。“纶巾羽扇”,用东汉严光的故事来表明自己的清高。严光字子陵,东汉隐士,曾为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宗叔父刘伯升做幕僚,后辞官回乡。刘秀请他出山辅佐,他拒不应召,而是把琴、剑、钓、笠、鹿皮等物挂在屋外,表示自己不与当朝为伍。后来刘秀派人请他去做官,他仍然坚持不从,于是便在富春江垂钓,被刘秀发现后,才勉强同意出仕。词中以严光自比,表明自己隐居山林的决心。
过片以后,词人写道:“自怜季子貂裘敝,来与机云相对闲。”这里用春秋时齐国的季札访鲁国的故事来表明自己虽然贫寒,但心情愉快。“季子”,指春秋时齐臣季札。“机云”,指云彩。“相”,是互相的意思。意思是说,自己很可怜那些穿着貂裘的人穷困窘迫、狼狈不堪;我来到这五湖之畔,与云彩相互陪伴着过着闲适的生活,心情愉快。
全词通过对词人隐居山林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自己淡泊功名、安享清福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