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枢
杨蟾川铁佛普度会 重阴九垒几曾开,广布阴功亦异哉。 八景定中朝十极,五云深处步三台。 烟腾绿字鸾初下,月照黄坛鹤未来。 去地一珠如黍米,天人竞凑郁罗台。 注释: 杨蟾川铁佛普度会:指的是在杨蟾川举行的铁佛普度大会。 重阴九垒几曾开:形容九座山峦重重的云雾遮蔽,使得重阴的天气久久不开。 广布阴功亦异哉:广泛布施阴德也是不同寻常的。 八景定中朝十极:指八方的景色都呈现出来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分析所给诗句,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词人创造的艺术形象以及表现的思想感情等方面进行分析。 牡丹:牡丹花是中国传统名花之一,被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在唐代,牡丹曾与梅花、菊花并称为“三品”。牡丹因其花朵硕大丰满,色彩艳丽娇艳而被称为花中之王;牡丹因其雍容华贵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咏物诗。全诗如下: 芍药 虽殊桃李竞年芳,色相惟应付梦乡。 纶阁曾看金缕艳,蕊宫初试玉楼妆。 露凝深浅烟中泪,日泛温柔雨后香。 幸蜀归来花正好,可怜不忍看嫔嫱。 注释: 1. 芍药虽殊桃李竞年芳:芍药虽然不同于桃和李,但它们都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2. 色相惟应付梦乡:芍药的色彩只是为了满足梦中的想象。 3. 纶阁曾看金缕艳:在华丽的宫殿里
注释: 1. 五到洞霄兼似冲妙,多谢名山不厌人,五来此地着闲身。 译文: 我五次来到洞霄山,感觉就像冲和妙一样,非常感谢你这座美丽的名山,我来这里享受闲暇的时光。 2. 泉声带雨驱烦暑,空翠萦风绝点尘。 译文: 泉水的声音伴随着雨水,可以驱散我心中的烦恼和炎热;空中弥漫的绿色萦绕在微风中,可以让我远离世俗的尘埃。 3. 金鼎火能知应候,玉壶花自占长春。 译文: 如同金鼎中的火焰能够感知天气的变化
【注释】: - 酌酒酬春醉晚红:在春天里饮酒,沉醉于夕阳映照下的红花之中。 - 谁知书剑两无功:谁知道我读书和挥剑都没有什么成就。 - 渔竿冷浸半丝月:渔船的竹竿被冷风吹得微微晃动,仿佛能触及月亮的影子。 - 牛背闲消一笛风:牧童吹着笛子,悠然自得地走在牛背上。 - 仙梦不随狂蝶乱:神仙的梦想不会随着那些轻狂的蝴蝶而纷乱。 - 家书只倩素鱼通:家中的书信只能用白纸做成的鱼形信符传递。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全诗如下: 东天目 不辞巇险访龙潭,潭底无穷碧似蓝。 乱石鸣滩溪过九,飞泉泻瀑堑分三。 虽然道士能相引,不比樵人得尽谙。 怊怅飞桥无路到,乘风应许御云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不畏艰难险阻,去访问那传说中的龙潭,只见碧波如蓝,清幽深远。 在乱石之间,溪流潺潺,经过九重山峦,飞泉如瀑布般从崖壁落下,形成三条峡谷。 虽然有道士指引路径,但我不如樵夫那样熟悉地形。
诗句释义: 1. 寒窗寂寞度残冬,接得春来雨又风。 - 注释: “寒窗”指冬日中的窗户,寒冷且孤独;“度残冬”表示度过冬天的最后日子;“春来雨又风”描述了春天的到来和雨水与春风的交替出现。 2. 芳思悠悠空自远,清游款款与谁同。 - 注释: “芳思”指的是对美好事物的思念或向往;“悠悠”形容思绪深远、难以触及;“空自远”表示这种思念和向往只能远远地存在,无法实现;“清游”指的是清明时节的出游
【解析】 这是一首题西天目山水的诗。首联写苕水发源地,二、三两联描写苕水的景色和诗人的游兴及心境。尾联抒发诗人归隐的愿望。 【答案】 译文:西天的天目山,苕水的源头从这里开始攀登,三池在高冈之上,一勺之水可滋润万物,令人心旷神怡。不知苍汉近在咫尺,与白云共处,无忧无虑,何须刻意追求名利。何时才能像那神仙一样,枕着泉水睡觉,洗尽人世间一切烦恼,学成大乘佛法而归去呢? 注释:西天目:指天目山
【注释】 锦野:指锦绣般的原野。重来:又回到此地。秀葽(fān):一种植物,即芍药。雨肥:雨水滋润后更加肥沃。梅杏:梅花和杏花。粉痕销:花瓣脱落的痕迹消失。晚山:傍晚时分的山。四面(liǎn)子规:即子规鸟,因叫声如“四声子”,所以又称其为“子规”。规叫:此指子规鸟鸣叫。晓树:清晨的树。婆饼焦:早晨树被露水打湿后,叶子上形成的小孔像婆饼一样,故称。耐久:能经受长久考验。交当:比喻坚贞不渝。水淡
东天目 东天目山是浙江的名胜,诗人在山中游玩。 “不谓”,没想到,没有料到;“得此晴,有名胜处必须经”,没想到在这里能够遇到这样的好天气,有机会游览这座有名的胜地。 “玉田草满春无极”:春天里,山上的野草长满了整个山谷,无边无际。 “石室人稀夜不扃”,石室中的人们很少,夜晚也不需要关门。 “自料俗情应厌倦”:自己估计世俗的情感应该感到厌倦。 “谁知幽意在空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