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枢
诗句释义 1 览镜:观察镜子,可能指反思自己的行为或心境。 2. 心到无营本倦游:心中没有追求(即“无营”),本来已厌倦了出游(即“倦游”)。 3. 何期身又客王州:没想到自己竟然成为了王州的客人(即“又客王州”)。 4. 匣藏青镜闲情薄:比喻把青镜藏在匣子里,形容内心淡泊、情感不外显(即“匣藏青镜”)。 5. 衣染红尘满面羞:衣服被染上了红尘(即“衣染红尘”),显得满脸都是羞愧(即“满面羞”
【注释】 锦野:指锦绣般的原野。重来:又回到此地。秀葽(fān):一种植物,即芍药。雨肥:雨水滋润后更加肥沃。梅杏:梅花和杏花。粉痕销:花瓣脱落的痕迹消失。晚山:傍晚时分的山。四面(liǎn)子规:即子规鸟,因叫声如“四声子”,所以又称其为“子规”。规叫:此指子规鸟鸣叫。晓树:清晨的树。婆饼焦:早晨树被露水打湿后,叶子上形成的小孔像婆饼一样,故称。耐久:能经受长久考验。交当:比喻坚贞不渝。水淡
【诗句释义】 马上:指诗人骑在马上。 只为溪山有宿盟,两旬两度此经行:只是因为溪山之间有结下的盟约,所以作者才骑马走了两次。 马嘶险径霜蹄滑,鸥舞平沙雪羽轻:马蹄声在险峻的山路中响起,霜气让脚底变得滑溜;湖面上,白鸥在沙滩上自由自在地舞蹈,它们白色的羽毛在飘落的雪花中显得轻盈。 豪气不从尘外减,新诗偏向道间成:即使外界的世俗之气无法减少我豪迈的气质,我的诗歌也总是倾向于自然之道。 梅花似有相迎意
正月十四夜 羁游偶值上元时,莲艳烧空照锦溪。 堂上珠帘如水浸,庭前鳌架与山齐。 风传鼓吹春声闹,雨遏笙歌夜语低。 自笑蓬窗勤苦士,何当太乙为燃藜。 译文: 在正月十四这个元宵节的夜晚,我因为旅行而偶然遇到了这个盛大的时刻。那盛开的莲花仿佛把天空都照亮了,映照在锦溪上。 在庭院之上,珠帘如同水面一般被风吹拂着,显得朦胧而美丽。那巨大的鳌架矗立在前庭,其高度竟然与山峰相当。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分析概括。 首联:“怪得连阴不放晴,直教飞雪试轻盈。”此句写对雪的感受,“连阴不放晴”说明雪下得很大;“直教飞雪试轻盈”,是说雪下得如此之大,以至于连飞雪都感到轻盈了。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大雪的喜爱之情。 颔联:“风回冉冉霓裳舞,云暗纷纷鹤羽明。”此句描写了雪后景色
注释: 1. 谁使霓裳逞细腰,随风尽日袂飘飖。 注释:是谁让那霓裳羽衣曲的舞者尽情展现其曼妙的身姿呢? 2. 飞花却讶春将遍,舞片还惊冻易销。 注释:飞舞的花瓣却惊讶于春天即将到来,而舞动的花片也因寒冷的天气而容易凋谢。 3. 看熟似同鸥过渚,兴仙刚道鹤冲霄。 注释:看着它们熟悉的样子好像和鸥鸟在小岛之间穿梭,刚刚才想到神仙会驾着仙鹤直冲云霄。 4. 吟成谁与相酬酢,赖有疏梅伴寂寥。 注释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历头只有今朝腊” - 这句话表达了时间的概念,即今天只是过去的腊八节。这里的“历头”指的是农历的第一天,也就是腊八节,而“今朝”则是今天。 2. “犹雨霏霙满太虚” - “犹”表示依然或仍然的意思。这里描述的是尽管今天是腊八,天空中仍然飘洒着细雪。"霏霙"指雪花纷飞的样子,"满太虚"则是指整个天空都被雪花覆盖。 3. “六出试妆梅欲妒” -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形式的鉴赏能力。解答时,要通读诗作,整体理解把握其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题目回到诗句中,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炼字赏析。“何期又泛玉京船,行止于人不偶然。”“又泛玉京”指诗人再次乘船入京,“玉京”为神话传说中的天界。诗人用词巧妙,“泛舟”与“泛玉京”相呼应,“玉京”与“行止于人不偶然”的“偶然”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入京这一事件的重视和期待
【注释】夜寒:天气寒冷。可怪:奇怪。薄:稀薄。短衾(qīn):单薄的被子。搔首:用手指搔头。傍灯吟:在灯光下吟诵。云天:天空。秋渺渺:秋色迷蒙。虫鸣露砌:蟋蟀、蛐蛐等昆虫在露水覆盖的台阶上鸣叫。朱丝:红色的丝弦。自写:自己创作。寥寥:空荡荡的样子,这里指声音悠扬。太古音:古人的音乐之声,这里指古琴曲《清徽操》。 译文:天气这么冷,我起床去抓头发,在灯光下吟诗。人生百年容易衰老,风前的头发已经斑白
【注释】 别高家店:告别高家的客舍。朱弦:红色的琴弦。识者稀:知音很少。湖山:指高高的山,也借指自己的家乡。经行:经过,行走。梅窗:梅木制的窗户。商量雪:商议着下雪的天气。 【赏析】 此诗首联点出离别的缘由,抒发了诗人与高家店的依依不舍之情;颔联描绘诗人在离开时的情景,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离别时刻的留恋;颈联以酒和被褥为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尾联则将离别时的景色与归期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