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驹
此诗是作者与参寥的酬答之作。 首联:“次韵参寥,此身不拟堕尘缘,长恐惊鸿落响弦。” 颔联:“踏尽世间千涧壑,归来胸次一山川。” 颈联:“深宫木末犹秋色,故国天涯只暮烟。” 尾联:“凭仗道人分石甃,要看庭下玉龙旋。” 注释: 次韵参寥:再次为参寥作诗。 次韵参寥,此身不拟堕尘缘(尘缘):尘世中的事情,指名利。 “此身不拟堕尘缘”,意思是说作者不想在尘世中留下什么痕迹,不想被世俗所拖累。
诗句原文:两都宾主尽雄名,我独何人共宴荣。微服岂宜从刺史,瓦巾端为访先生。山阴甚愧群贤集,蜀客初无一坐倾(《便衣访徐师川坐定陈莹中太守亦至余避入室已而同语良久戏呈师川》)。 翻译:在宋代诗人韩驹的诗作《便衣访徐师川坐定陈莹中太守亦至余避入室已而同语良久戏呈师川》中,作者表达了自己虽身处两都之中却感到无人能与之共庆荣光的孤独之情。他穿着便服去拜访徐师川,本想与他一同坐下交谈许久
我们来分析诗句。 第一首:“五月八日游北禅师川登塔尽七级仆能三级而已晚过公晦偶作二首”: - "五月八日":指诗歌创作的时间,即五月的第八天。 - "游北禅师川":描述诗人游览了北禅师川这个地方。 - "登塔尽七级":登上白塔,直至塔顶,一共是七层。 - "仆能三级而已":形容诗人已经爬到三层了,但还未能到达塔顶。 - "晚过公晦偶作二首":傍晚时分路过公晦山时,诗人即兴创作了两首诗。
【注释】 五月八日 :五月的八日,指农历的五月初一。 游北禅师川登塔:到北寺游览,登上寺庙的高塔。 尽七级 :走完全数的七层台阶。 仆能三级而已 :我能够走上三层台阶就满足了。 晚过公晦(kuò hài)偶作二首:晚上经过公晦山时,顺便写了两首诗。公晦,地名,在今四川省彭县西。 徐郎胸次已冰清:徐郎的心胸像冰一样清澈。徐郎,即杜甫自称的“少陵野老”。胸次,心胸。 北寺清游更绝尘
【注释】 某顷:不久前。墨卿:作者的朋友苏轼。黄州墨卿,即苏轼任黄州知州时,以司录的身份。今八年:已过了八年。 邂逅临川送别二首:苏轼与友人在临川相遇,相约十年之后再度相聚,因此写了两首诗表达惜别的情怀。 自罢黄州守:自从辞去黄州太守的职务后。 殊方:不同的地区。转流:调动。 宁论九年谪:难道只算九年被贬官吗? 已判一生休:就已经判了一辈子的刑罚。 此士真材杰:这样的士人真是人才出众。
定林寺的竹林,何止有修长的竹子?我急忙呼唤美酒,趁着午间阳光正好,来畅饮一番。 弯曲的栏杆以南,青翠的山势和合,高堂之上,白云弥漫,深不可测。 人们尚且不了解我的心意,清风却能吹开我内心的襟怀。 那夜琴声弹起《醉翁操》,大笑中呼唤明月作知音
【注释】: 1. 不谓英灵汉:指妙喜不是一般的僧人,而是有道行的和尚。2. 犹怜老病翁:我仍怜惜这老病的和尚。3. 回舟残破岸:回到船上时,看到岸边已是一片荒凉。4. 驻锡涅槃宫:在涅槃寺安住下来。5. 复作千山去:又继续去往千佛山。6. 真成一段空:真是一片虚无缥缈的地方。7. 直愁林下乐:担心在山林中修行的快乐。8. 从此更谁同:从今以后还有谁能够和我一同去呢? 【赏析】:
【注释】 老子:指云门寺的和尚。雪峰:指雪峰山,位于浙江天目山北麓。 劳君久见存:指你久闻我名,特地来看我。 夜毡(zhān毡):夜晚睡觉用的草垫子,也代指僧居生活。栗爆:用栗子和爆竹声来比喻寒冷。 茶翻:茶水翻涌,形容茶水热气蒸腾的样子。 旧事时追忆:指对过去的事情常常记忆不忘。 深禅得细论:指在深入禅理的讨论中,可以仔细地谈论佛法。 雪峰老:指雪峰山的高僧。领众:率领众人或弟子们。 【赏析】
【解析】 1.“凌空”“八龙”:指使君威武,气势不凡。凌空,超越;八龙,形容气魄之大。2.“倒屣休迎王节信”:意思是说,即使想拜见王节信(王节信是当时有名的隐士),也因自己没有地方接待而推辞了。“王节信”是诗人对王节信的称呼。3.“朱毂”:红色的车子。此处用来形容自己的车马豪华。4.“诗声抵素封”:“素封”,指未被剥削的、无官禄之人。诗人说自己虽然有诗声可以传扬
某顷知黄州墨卿为州司录今八年矣邂逅临川送别二首 盗贼犹如此,苍生困未苏。 今年起安石,不用哭包胥。 子去朝行在,人应问老夫。 髭须衰白尽,瘦地日携锄。 注释: 某顷:不久之前。知:担任。墨卿:苏轼当时的朋友、同僚黄庭坚的字。州司:指黄庭坚任知州时所掌管的行政事务。墨卿为州司录:即黄庭坚担任知黄州(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时,曾以“司录”名义管理地方行政事务。今八年矣:如今已经过了八个年头了。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