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驹
诗句释义: 河东有句不空传,但寄襄阳孟浩然。 此句表明孟浩然的诗作在河东地区广为流传,尽管他未曾入仕,其诗歌却能感动人心。多虑皆能成白发,一尘莫遣到丹田。 此句反映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译文: 在河东地区,孟浩然的诗作如流水般流传不息,即使他没有踏上仕途,其作品依旧感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灵。岁月无情,忧虑缠身,最终都会留下白发;尘埃之中
【注释】 南公:指苏轼的岳父,名介之,字子野。与苏轼有姻亲关系。 黔驴:比喻没有本事的人。 是处:到处。 葬江鱼:指苏东坡在杭州任通判时被刺伤后,有人将他的遗体葬于钱塘江中,事见《东坡先生墓志铭》。 虚名:空名。 儿辈:儿子们。 生涯:一生。 【译文】 老天既然让我们与世疏远,就不必去学黔地的驴,去学那无用的技能了。 只今年少身多病,到处愁深泪溅襟。 这次离别用不着讨论送葬的马
注释:年少时在考场上意气风发,晚年却如寒冰一般清冷,去年还在挥手告别天关。谁会愿意踏风波路呢,自古以来都说骨肉间难以言传。十里路就能归入汉地,一帆就能从此告别淮山。如果像船停泊一样得到僧伽印,那就不必将身交付给他人了。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俞仲宽即将赴宿州为知州,诗中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开头两句“年少场中晚节寒,去年挥手下天关”描绘了俞仲宽早年才华横溢,而如今年事已高
注释: 北风吹马袭貂裘,薄雪连云冻未收。 在寒冷的北风中,马匹被吹得四处奔跑,身上的貂裘也因为冷风而显得更加厚重。 银阙昼开禽鸟白,信知三馆是瀛洲。 阳光照耀下的宫殿,鸟儿展翅翱翔,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
这首诗是作者在中秋节与友人相聚时所作,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首句“楼高应在月明边”,描绘了一幅楼台高耸、月光明亮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这里的“楼高”既指实际的建筑,也寓意诗人的高远志向;“月明边”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喜悦。 第二句“目断西山万里天”,诗人目光所及之处,都是无尽的美景,这种景象让人心生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
日月驱车及莽苍,今朝一眼楚山长。 共看社燕将雏急,谁见秋鸿刷羽光。 晚渡河流皆倒影,夜题驲壁作斜行。 道边草木应相笑,解笑年来为底忙。 注释:太阳和月亮在天空中驱车而行,来到了莽苍的野外。今天,我远远地看到了楚地的群山绵延千里。我们一起看着燕子带着小雏急切地飞回巢穴,谁又能见到那秋鸿展开翅膀,在高空中翱翔?傍晚时分,河水流动都形成了倒影,夜晚我在驿站墙壁上题字,字迹倾斜了
注释: 和者既多花已成实矣:指和诗的人很多,但花朵已经结成了果实。 复作一首:重新创作一首。 人间异物费元功,水与银河一线通:世间的花草树木都是人工培育出来的,而水是自然形成的,就像银河一样流淌。 谁掷两杯浮浅绿,忽逢丫髻插残红:是谁扔下两杯酒,让浅绿色的花瓣漂浮在水面上;突然遇到一个女子的发髻中插着红色的花瓣。 漫夸造物偏江北,疑有遗民聚海东:人们常常夸耀造物主偏爱北方地区
闻富郑公少时随侍至此读书景德寺后人为作祠堂因跋余旧诗后以自嘲 其一 藤床瓦枕快清风,破闷文书亦漫供。 乡信未传霜后雁,羁怀生怯晚来钟。 淹留已办三年计,流落应无万户封。 犹有壁间诗句在,他时谁肯写尘容。 注释: 1. 藤床(zhēng)瓦枕:用藤条编织的床和瓦片做的枕头,形容简朴的家居生活。 2. 快清风:指心情轻松愉快。 3. 破闷文书:消磨时间、令人厌烦的书籍。 4. 乡信(xiāng)未传
注释: 食蟹 海上奇烹不计钱,枉教陋质上金盘。 馋涎不避吴侬笑,香稻兼偿楚客餐。 寄远定须宜酒债,尝新犹喜及霜寒。 先生便腹唯思睡,不用殷勤破小团。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蟹的诗作。诗人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细腻入微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热闹而又充满情趣的宴会之中,感受到了蟹的独特魅力和人们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首联“海上奇烹不计钱,枉教陋质上金盘”
上泰州使君陈莹中 当年贤路杂薰莸,叹息诸公善自谋。 今日在前皆鼎镬,后来知我独春秋。 海边已击师襄磬,湖上新逢范蠡舟。 注释: 1. 当年:指从前的时期,即作者在官场中的日子。 2. 贤路:指仕途之路。 3. 薰莸(xūn yóu):两种草本植物,薰是香草,莸是恶草,比喻善恶不同。 4. 叹息:感到遗憾或失望。 5. 诸公:泛指当权者或同僚官员们。 6. 鼎镬(huò):古代的一种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