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僮归》。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和译文,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1. 僮归(chōng guī) - 指的是仆人或奴仆回归。 2. 僮沈仆于钱 - 意思是说这位仆人沉溺在金钱之中,失去了自我。 3. 乃祖父以来 - 从他的父亲或祖父时代开始。 4. 父衍忤我祖 - 这个父亲不听从祖父的教诲或命令。 5. 遣去辞其侪 - 派遣他离开并告别同伴。 6.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描绘了湘山寺的景色和氛围。下面是逐句释义: 1. 黄华趋欲止,翠峦卓且崇。 - 注释:黄色的花快要停止开放,翠绿的山峰高耸入云。 2. 隔江峭壁面,定窟释子宫。 - 注释:从江对岸的高峭壁上俯瞰,可以看到定窟(可能是一个寺庙)的石佛。 3. 天晴鸟唤侣,屋敞林环丛。 - 注释:天空晴朗时,鸟儿呼唤同伴,屋子宽敞而周围是茂密的树林丛生。 4.
出东林六七里望庐山 【注释】东林:山名。在今江西星子北。望:远看,眺望。 【译文】从东林出发六七里,远远看见庐山。 赏析:这是描写诗人远眺庐山的诗句,首句点明地点和时间(“出东林六七里”)。次句描绘了一幅春景图,山峰连绵不绝,仿佛云彩刚刚露出头来,山峰间雪白的飞瀑如雷贯耳,声势浩大。第三句写山中云雾缭绕,峰峦起伏,宛如美玉。最后一句写山中的瀑布直泻而下,汇入天池。 2/6 卷:飞泻。 奔:急流。
诗句与译文 赏析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 1. 诗作背景 - 王之涣生平及时代背景 - 《登鹳雀楼》创作年代及其文学地位 2. 诗歌原文 - 《登鹳雀楼》全文展示 - “白日依山尽”等关键句解析 3. 诗歌意象与修辞手法 - 自然景观描绘 - 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技巧增强表达效果 4. 文化价值与意义 - 反映唐朝繁荣与开放精神 - 体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 5. 现代应用及影响 -
【解析】 此诗首联“识字识忠孝,疗贫难复难”,点明题意,表明读书人对忠孝的理解和追求,以及自己对于贫困生活的体验和感受。颔联“儿时余橐叶,泪落忍重看”是说在贫穷的时候,囊中只剩下几片叶子,自己只能忍受着泪水。颈联合起来是说自己在贫苦中挣扎了一辈子,如今却要面对死亡,而这种死又无法挽回自己的生命。尾联“检先孺人遗箧得载己亥康熙五十八年雪夜诗”是说在检查先母的遗物时
解析与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其内容表达了诗人在黄坝宿夜时的感受和思考。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词释义以及整体的赏析: 1. 三更好梦难,万里新愁独。 - 三更:古代时间单位,一夜分为五更,三更通常指深夜时分。在这里,它可能意味着夜晚的时间已经很长了。 - 好梦难成:表示诗人渴望拥有一个美好的梦境,但现实中的情况并不如意。 - 万里:形容距离之远,可能暗示诗人身在异乡或者旅途遥远。 -
【注释】 治平寺:在杭州西湖孤山北麓。南湖:即西湖。楞伽:梵语,佛教经典名。无情雨:指春雨。范村:在钱塘县西南二十里。 【赏析】 这是一首写西湖春景的诗,首句写湖光山色,次句写水边柳影。后两句是说春寒料峭,一夜东风过后,吹落了满湖的花朵,使西湖失去了往日的美丽。 “望石湖”三字点明题意。“治平寺南湖翠昏”,点出地点和时间。“柳枝茭叶见滩痕”,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春晨景色。“楞伽不管无情雨”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葑门,位于苏州城西南隅。号,这里可能是作者自号或者别号。 灭渡桥,即古吴江的一座桥梁,在今江苏省吴江县境内。回柳映塘,指桥边杨柳和水塘倒影相映的景象。南风,指温暖的春风。郭,城墙;胜,胜过。 湖田,指太湖周围的稻田。半种紫芒稻,指部分稻田种植了紫色的芒草(芒属的一种)。青苎娘,指一种青色的苎麻,这里可能指的是用苎麻做的蓑衣。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苏州古城风貌的小诗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赏析。解答本题,首先理解全诗的内容,然后逐句分析其手法和意境,最后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 “亭名枨触悔今朝”,这是写自己因为看到眼前的景而想起过去的痛苦经历。“枨触”是触动,“今”指今天;“痛悔”就是痛苦后悔。“今朝”指现在。“亭名”指作者在柳树下休息时看到的亭子,也就是“宜亭”。这里用一个反问,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悔恨之情。 “目极伤春不自聊”
赵文敏公寄右之兄札墨迹 罗绮难胜俨惠临,疏行矮本尚传今。 繇来玉马朝周客,未绝铜盘别汉心。 燕市梦孤将尽夜,弁山春杳送回音。 江南合遣人才访,不独王孙有故林。 解析: 1. 诗句释义与分析: - 第一句“罗绮难胜俨惠临”中,“罗绮难胜”指的是华丽的衣服难以比得上,而“俨惠临”则表示某人的到来使得场景显得更加美好。这可能表达了收到信件时的喜悦和珍视之情。 - 第二句“疏行矮本尚传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