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趋欲止,翠峦卓且崇。
隔江峭壁面,定窟释子宫。
天晴鸟唤侣,屋敞林环丛。
仰焉石骨秀,百亿秋芙蓉。
净土忆开院,岁晚回其踪。
妙明知徙塔,色相火一红。
我客谁则主,歌欤牧牛翁。
西堂月初白,杵杵三更钟。
上与山响答,下与江声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描绘了湘山寺的景色和氛围。下面是逐句释义:
- 黄华趋欲止,翠峦卓且崇。
- 注释:黄色的花快要停止开放,翠绿的山峰高耸入云。
- 隔江峭壁面,定窟释子宫。
- 注释:从江对岸的高峭壁上俯瞰,可以看到定窟(可能是一个寺庙)的石佛。
- 天晴鸟唤侣,屋敞林环丛。
- 注释:天空晴朗时,鸟儿呼唤同伴,屋子宽敞而周围是茂密的树林丛生。
- 仰焉石骨秀,百亿秋芙蓉。
- 注释:抬头望去,岩石的骨骼如此秀丽,就像秋天的芙蓉花一样。
- 净土忆开院,岁晚回其踪。
- 注释:回忆起当年在清净的土地上开垦寺院,现在已经到了晚年,想要回归那里。
- 妙明知徙塔,色相火一红。
- 注释:知道这座塔已经迁移,但颜色和原来一样,就像火焰一样红。
- 我客谁则主,歌欤牧牛翁。
- 注释:我这个客人的主人在哪里?或许是一位唱着歌儿的放牛老人。
- 西堂月初白,杵杵三更钟。
- 注释:西边的殿堂中月亮明亮如白,夜里三更时分传来了钟声。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湘山寺的自然风光和宁静的氛围。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山林之中。通过对湘山寺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诗句之间也充满了诗意,读来韵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