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朝望峰峰笔尖,一峰青出群峰纤。
今朝岟崥道其左,桃花色云惊所瞻。
笔尖不没千丈顶,肩腰覆抱浓如黏。
其下全山骨纯紫,献疑谓照晨光暹。
余峰自碧身自露,余云自白心自骛。
兹独吉贝弹松松,轻茜染之久喷吐。
明而相透层层兴,软不欲飞片片驻。
五里十里缦缦华,赤霄绛霄亭亭嫭。
藏精降神灊固然,汉武南岳根株连。
含阳而起可无为,司命君住司玄天。
为霖岂私皖伯国,欢喜自指书生鞭。
花色蒸空又何湿,缤纷锦曳溟蒙烟。
我随云行云已后,踯躅马蹄回马首。
三祖塔边月茫茫,七星池晴风𩖴𩖴。
势参吴楚云将孤,壑判阴晴云族偶。
云中不入转山前,豁达秋原几培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天柱峰出云歌》。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昨朝望峰峰笔尖,一峰青出群峰纤。
今天岟崥道其左,桃花色云惊所瞻。
笔尖不没千丈顶,肩腰覆抱浓如黏。
其下全山骨纯紫,献疑谓照晨光暹。
余峰自碧身自露,余云自白心自骛。
兹独吉贝弹松松,轻茜染之久喷吐。
明而相透层层兴,软不欲飞片片驻。
五里十里缦缦华,赤霄绛霄亭亭嫭。
藏精降神灊固然,汉武南岳根株连。
含阳而起可无为,司命君住司玄天。
为霖岂私皖伯国,欢喜自指书生鞭。
花色蒸空又何湿,缤纷锦曳溟蒙烟。
我随云行云已后,踯躅马蹄回马首。
三祖塔边月茫茫,七星池晴风𩖴𩖴。
势参吴楚云将孤,壑判阴晴云族偶。
云中不入转山前,豁达秋原几培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天柱峰时所见的壮丽景色和内心感受。诗句通过描绘山峰、云雾、树木等自然元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同时,诗中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 昨朝望峰峰笔尖,一峰青出群峰纤。(昨夜望山峰,如笔尖般细嫩,群峰之中只有一峰最为青翠。)- 这里形容山峰如同用笔尖勾勒出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山峰的细腻与美丽。
- 今朝岟崥道其左,桃花色云惊所瞻。(今天从左边望去,桃花盛开的云彩让人惊叹不已。)- “岟崥”意为曲折蜿蜒,形容云彩在山脉中曲折前行。“惊”字表现了作者被眼前美景所震撼的感觉。
- 笔尖不没千丈顶,肩腰覆抱浓如黏。(笔尖没有触及到千丈之顶,但山的肩腰却浓密如同黏液。)- 描述了山峰的高大与壮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高度敬畏。
- 其下全山骨纯紫,献疑谓照晨光暹。(山下的整个山脉呈现出纯紫色,让人疑惑是否是晨光照射的结果。)- 这里的“献疑”可能是指作者对于自然现象的好奇和探索精神。
- 余峰自碧身自露,余云自白心自骛。(其他山峰都是碧绿的颜色,露出它们本身;其他的云彩也是白色,它们的心思在自由飞翔。)- 描述了山峰和云彩各自独特的颜色和状态,体现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 兹独吉贝弹松松,轻茜染之久喷吐。(只有这一处像吉贝弹一样挺立着的松树,经过轻茜染色后长时间喷吐着芳香。)- 通过“吉贝弹”的形象比喻,突出了这棵松树的挺拔与坚韧,同时也展现了它独特的美感。
- 明而相透层层兴,软不欲飞片片驻。(阳光照亮后,层层山石更加明亮;云彩轻盈而不想去飞翔,只想停留片刻。)- 描述了阳光和云彩的互动关系,以及它们对大自然的影响和贡献。
- 五里十里缦缦华,赤霄绛霄亭亭嫭。(走了五里的路,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赤霄、绛霄是高耸入云的山峰,亭亭嫭形容它们高耸的姿态。)- 描述了旅途中的景色变化和高山之美。
- 藏精降神灊固然,汉武南岳根株连。(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和灵气,就像汉武帝南岳的根基相连。)- 这里的“藏精降神”可能是指山体蕴藏着丰富的能量和灵气,能够滋养大地、孕育生命。“汉武南岳”则可能是以汉朝皇帝汉武帝命名的一座山或地名,暗示了这座山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 含阳而起可无为,司命君住司玄天。(蕴含着太阳的力量可以无所作为,司命之神居住于司玄天。)- 这里的“含阳而起”可能是指太阳的力量强大而神秘,能够带来光明和温暖。“司命君”可能是指掌管命运的神祇,而“司玄天”则是一种神话中的天宫或仙境之地,暗示了神仙居住之所。
- 为霖岂私皖伯国,欢喜自指书生鞭。(下雨难道只为了安徽的百姓?喜悦的心情就像随手指向读书人鞭打一样。)- 这里的“为霖”可能是指降雨滋润大地,而“为谁”则是一个反问句式,表达了对降雨原因的疑问。“欢喜”则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恩惠带来的愉悦心情。“书生鞭”则是一种古代惩罚学生的方式,这里用来比喻自己虽然地位不高但却能享受这种恩惠。
- 花色蒸空又何湿,缤纷锦曳溟蒙烟。(花朵在天空中飘浮,又有什么湿润?缤纷的色彩像是锦缎拖曳在溟蒙的烟雾中。)- 这里的“花色蒸空”形象地描绘了花朵在空中飘舞的情景,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缤纷锦曳”则形容花朵色彩斑斓、绚丽多彩,像是在烟雾中翩翩起舞的锦缎。整体上,这句话通过描绘花朵、色彩和烟雾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既虚幻又美丽的景象。
- 我随云行云已后,踯躅马蹄回马首。(我跟随着云朵行走,云朵在后面;停下时脚掌还停在马的头上。)- 这句话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云朵和马都赋予了人的动作和情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我随云行”意味着跟随云朵移动,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云已后”则是在描述云朵的位置,暗示了云朵在前方引导着方向。“踯躅马蹄回马首”则形象地描绘了停下时脚掌还停留在马的头部,形成了一种有趣的画面效果。
- 三祖塔边月茫茫,七星池晴风𩖴𩖴。(三祖塔旁边,月光朦胧;七星池上,晴空万里的风吹过水波纹。)- 这三句诗通过对三祖塔和七星池的描述,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美丽景象。”三祖塔边月茫茫”描绘了月光下的三祖塔,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感。”七星池晴风𩖴𩖴”则描绘了晴朗的天空下七星池的景致,风吹过水面产生涟漪,增添了动感和生命力。整体上,这些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宁静、和谐、美好的意境。
- 势参吴楚云将孤,壑判阴晴云族偶。(山势险峻,仿佛要与吴地、楚地相比肩;山谷中云雾变幻莫测,时而晴空万里,时而阴霾重重,云雾之间的界限清晰可见。)- 这句诗通过对山势和云雾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壮观和变化无常的特点。”势参吴楚”表明山势之高峻足以与吴、楚两地相比肩。”云将孤”则暗示了云雾的形态独特且难以捉摸;”壑判阴晴”则描绘了山谷中的地形起伏不定,云雾的变化无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云族偶”则进一步强调了云雾间界限的明显与不可预测性,增添了诗意的画面感。整体上,这些诗句通过描绘山势、云雾等自然元素,传达了一种宏大、多变、富有想象力的自然景观。
- 云中不入转山前,豁达秋原几培塿。(云雾在山上缭绕上升然后消散;广阔的秋天原野上有几座低矮的山丘。)- 这句诗通过对云雾和山丘的描述,展现了秋天原野的宽广与宁静。”云中不入转山前”描绘了云雾在山上缭绕上升的景象,”转山前”则暗示了云雾在山前消散的过程;”豁达秋原几培塿”则描绘了广阔的秋天原野上的几座低矮山丘,”豁达”一词传达了一种开阔、坦荡的感觉,”几培塿”则强调了这些低矮的山丘数量众多、规模较小的特点。整体上,这些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广阔、宁静、和谐的自然风貌。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描写,成功地捕捉了天柱峰的美丽景色及其带给诗人的感受。诗中的自然景观既有雄伟壮观的一面也有平和静谧的一面,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审美特点,即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