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者亦有萼,翠者亦有英。
彼芳诚自好,愧不能以名。
夫草焉用名,楚产则楚荣。
始怜楚人词,喻草其乡情。
目遇即抽思,手搴即发声。
何必曲相假,外饰衰中诚。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语言、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答题时,先指出该字词的手法(如用典、化用前人诗词句、比喻等),再结合全诗分析其在表情达意方面所起的作用,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或主旨。
- “红者亦有萼,翠者亦有英”:运用互文手法,“萼”和“英”都是花的一部分,“彼芳诚自好”是说草也有美好的一面,“愧不能以名”,是说自己没有能力去命名它,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 “夫草焉用名,楚产则楚荣”:这是诗人的感慨。草木不需要什么名号来标榜,只要生长在楚地,就会茂盛起来,这里抒发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悟。
- “始怜楚人词,喻草其乡情”:诗人由草联想到楚人,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 “目遇即抽思,手搴即发声”:通过写眼、手的动作描写,写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何必曲相假,外饰衰中诚”:诗人认为,外在的装饰并不能掩盖内在的真实,只有真诚的心才能得到真正的认同。
【答案】
①首联点明题旨:虽然草木不需要什么名号来标榜,但生长在楚地的草就一定会茂盛起来。②颔联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③颈联由草木想到楚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④尾联认为外在的装饰并不能掩盖内在的真实,只有真诚的心才能得到真正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