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花摇摇客半醉,重为主人拈旧器。吾州薄技近已无,可怜流转还供士女娱。
张铜炉,黄锡壶,匏尊王周银碗朱。后来沈老亦煎锡,粉合茶奁常接觌。
只如此斗方口酌酒多,环镌杜甫《饮中八仙歌》。我今一斗三斗五斗过,欲放未放愁摩挲。
款记康熙岁戊戍,是岁仆龄才十一。鬓丝回忆春波桥,沈老门前绿杨密。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结构和内容。
- 诗句与译文对照:
- 蜡花摇摇客半醉,重为主人拈旧器。(“蜡花”指蜡烛上熔化后滴落的蜡珠,“半醉”形容客人饮酒至微醺状态,“重为主人拈旧器”意指主人再次使用旧的酒杯)
译文:蜡烛上的蜡珠轻轻摇晃,我半醉的状态,主人又拿起了他那旧杯子。
- 吾州薄技近已无,可怜流转还供士女娱。(“吾州”指作者所在的州,“薄技”指技能,“无”表示没有,“流转”意为流传或转移,“供士女娱”意为供人们娱乐)
译文:我的小技巧已经没有了,那些流传下来的作品,还是用来娱乐士人和妇女。
- 张铜炉,黄锡壶,匏尊王周银碗朱。(“铜炉”、“黄锡壶”、“匏尊”、“王周银碗”是古代常见的茶具,”朱”指的是红色)
译文:有铜做的炉子、黄色的锡壶、匏制的尊和王周的银色碗。
- 后来沈老亦煎锡,粉合茶奁常接觌。(“沈老”指沈存周,“煎锡”意为用锡来煮水,”粉合茶奁”意为粉末和茶盒)
译文:后来我也用锡来煮水,粉末和茶盒经常被拿来招待客人。
- 只如此斗方口酌酒多,环镌杜甫《饮中八仙歌》。(“斗”在这里指酒杯,“环镌”意为周围刻着文字,“杜甫《饮中八仙歌》”指唐代诗人杜甫的《饮中八仙歌》)
译文:就用这样的斗杯来喝酒,周围刻着杜甫的《饮中八仙歌》。
- 吾今一斗三斗五斗过,欲放未放愁摩挲。(“吾今”指作者自己,“一斗”、“三斗”、“五斗”指饮酒的数量,“欲放未放”意为想要放开却又犹豫不决,“愁摩挲”意为心中忧愁,手指摩挲不已)
译文:我现在一次能喝上三斗五斗,却想要放开却犹豫不前,心中满是忧愁而不停地摩挲。
- 款记康熙岁戊戍,是岁仆龄才十一。(“款记”意为记载或者记述,“康熙”指清朝康熙帝,“戊戍”是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一年,“仆龄才十一”指作者的年龄为十一岁)
译文:我在康熙年间的这一年写下了这些记录,当时我只有十一岁。
- 鬓丝回忆春波桥,沈老门前绿杨密。(“鬓丝”指头发,“春波桥”可能是作者童年时游玩的地方,“沈老”指沈存周,“绿杨密”指门前杨柳茂盛)
译文:我还记得春天的时候,在桥边玩耍的情景,那时沈老先生的门前杨柳郁郁葱葱。
- 关键词注释:
- 蜡花:蜡烛融化后的蜡珠。
- 主人家:指作者的主人。
- 薄技:技能,这里指小技巧。
- 流转:流传。
- 士女:读书人的妻子儿女,泛指妇女。
- 樽:古代的一种酒器。
- 朱:红润的颜色。
- 斗:古代的一种酒器。
- 戊戍: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一年,即公元1708年。
- 鬓丝:指头发。
- 绿杨:绿色的杨柳。
-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幅清代文人雅集的场景,展现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中通过对酒器的描绘,传达了主人对客人的喜爱和款待之情;通过回忆童年往事,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时光的怀念。整体而言,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