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德嘉
注释:凤山的竹枝词,士女纷纷到八庄。元宵节有三天正迎王。乞糖乞米求多福,一倍还须两倍偿。 赏析:凤山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谪居之地,竹枝词是一种民间歌谣,内容多为描写男女风情。这首诗描绘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时,士女们纷纷来到八庄庆祝的情景。诗人以竹枝词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的追求。诗中“一倍”和“两倍”分别指代所要偿还的金额,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和欲望的膨胀。整首诗语言朴实
【注释】 搔首问天:搔头弄姿,询问天意。独倚栏:独自一人倚在亭栏上。露华清切:指清晨的露水晶莹清澈。涌珠团:形容露珠像珍珠一样聚集在一起。阚郎不起三生梦:阚姓男子没有前世的缘分,不能成婚。三生梦:前世的缘分。坡老空嗟一夕寒:苏轼感叹一年之中只有一天是寒冷的,其它日子都很温暖。坡老:指苏轼。琼楼贝阙红尘隔:琼楼和贝阙,都是指华丽的宫殿。红尘:指人间。几登:多次登上。自古难:自古以来就难以做到。
【注释】 1. 苍茫:指天空。日影沈:日落。 2. 酝酿(niàng mò):酝酿,准备,酝酿秋阴:指秋雨的来临,酝酿,准备。 3. 黯淡:暗淡无光。山意模糊:指天气转晴后,山林景色显得朦朦胧胧。 4. 云霓:彩虹。诈(zhà)雨:假的雨。 5. 若逢雷电:如果遇到雷电。定:肯定,当然。霖(lín):久雨。 6. 羲和驭:羲和是神话中的太阳神,驾驭着车驾在天空中行驶。 7. 照耀:阳光照射
注释:巧制蛟螭灯,在夕阳下遇到。盘旋屈曲的龙形象,像它的样子一样。家家户户都放连珠炮,多少儿童欢呼玩耍龙。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凤山竹枝词的场景。诗人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细腻的描写,将龙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首句“巧制蛟螭灯”,以“巧制”二字,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技艺的高超技艺的赞扬。接下来,诗人详细描述了龙的形状,从“盘旋屈曲肖形容”到“多少儿童呼弄龙”,无不展现出龙的生动、可爱和灵动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背诵默写。考生要注意重点字词,“素女”“吴郎”等,同时理解诗句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记忆。 【答案】 秋物十咏(节选) 轻尘静处暗闻香,遥指平原是故乡。 曾托孤根依素女,分将修斧趁吴郎。 枝头空就金为粟,苑内频惊夜有霜。 漫道山阿容我老,喜来花信梦初长
【注释】 澄江:澄清的江水。 暮:日落时分。 夕阳斜:夕阳西下。 不尽低徊:不断回旋留恋。 一望赊(xiá):久久眺望。 楚佩:用楚国的玉饰作成的佩饰,泛指楚国。 仙槎(chá): 神木名。传说中能浮游于云中的树木。 镜里看老鬓华(lùn):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头发已经花白了。 微词:委婉含蓄的言辞。 波已逝:波浪已经消逝。 临渊独坐:面对深渊独自坐着。 怨咨嗟(zī): 怨恨叹息。 【赏析】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一年容易等驹光,又值新秋报早凉。”首联写景,点明时令,渲染了深秋季节的气候。“一年容易等驹光,又值新秋报早凉”,“等”字用得好,它既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易逝的惋惜,也暗示了岁月催人老的现实。“又值新秋报早凉”,写出了诗人在秋天的景色中感受到的清凉之意,表现了自己愉悦的心情。 颔联“三径菊花添爽气,半池菡萏吐幽香。”颈联“金风飒飒晨初动,玉露霏霏夜未央
巧制蛟螭灯夕逢,盘旋屈曲肖形容。家家竞放连珠炮,多少儿童呼弄龙。
一年容易等驹光,又值新秋报早凉。 三径菊花添爽气,半池菡萏吐幽香。 金风飒飒晨初动,玉露霏霏夜未央。 静对书灯浑不觉,晓来霜意满山房
卢德嘉,清凤山县学廪生。 光绪十八年(1892)台湾倡修通志,凤山县于十二月设采访局纂修《凤山县采访册》,由卢氏总其成,另置总办举人卢德祥、举人陈日翔及帮办恩贡生周熙清、儒学教官王春华等人,光绪二十年(1894)十二月稿成,为清末重要之台湾史料。 以下诗作辑录自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陈汉光《台湾诗录》、赖子清《台海诗珠》、儿玉源太郎《庆飨老典录》、许成章《高雄市古今诗词选》。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