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梈
诗句释义与译文对照 范梈《七月初二夜洪州对月怀伯丈亲舍》赏析 1. 诗句原文 初秋公府肃,明月到南轩。 开怀纳清辉,林影类溪园。 偶得尘气静,万籁此中存。 物生感气机,候虫噪四垣。 心虚无所入,起坐复何言? 犹云不如雁,飞逝抵高原。 和廉将军村居二章, 2. 译文对照 - “初秋公府肃,明月到南轩。”:初秋时节,公府庄严肃穆,明亮的月光洒落在南边的轩窗之上。 - “开怀纳清辉,林影类溪园。”
【注释】 七月初二夜,洪州对月,怀伯丈亲舍 其一:此诗首句点明时间地点。洪州即今江西南昌市,七月为农历小暑后立秋前。对月,望月怀人。怀,思念。伯丈,指伯父的堂兄或表兄。亲舍,指亲戚家中。 居止简物竞,颇受岁月侵。:居住的地方简陋,生活清苦,年华渐逝。 诚愿输昆仑,遐举遗浮沉。时冬万物敛,野迥景载阴。雉鸣穑在场,烟火村巷深:希望像昆仑山那样高耸入云,超然世外,飘然远去。冬天田野里草木凋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宿夏庄》。下面将逐句进行解释: 1. 阴晴知何如,开户月满地。 - 阴晴知道怎么样,打开门,月光洒满了大地。 2. 主家种长榆,竟夕薰风至。 - 主人家的院子里种植了很多榆树,整晚的微风吹来。 3. 半生朝市踪,颇负山林意。 - 大半生都在追逐名利(朝市),但内心却常常怀念着山林的宁静(颇负山林意)。 4. 及兹登览馀,亦复缠世累。 -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江边看到熊敬舆的双螯蟹,感叹其稀有和珍贵,希望用这种螃蟹回报熊敬舆。 九日报熊敬舆 - 这首诗是在第九天的时候,也就是农历九月的时候,作者向熊敬舆报告他的情况。 羸疾卧江浒 - 描述作者因病而卧床不起,身体羸弱。 承恩慰高秋 - 表示作者得到了熊敬舆的关照和安慰,感到秋天不再寒冷。 木落坞渚净 - 形容树叶落下后,山坞里的水更加清澈。 天朗气暄柔 - 形容天气晴朗
【诗句释义】 七月初二夜晚,我站在洪州城楼上对着月亮,思念着伯丈亲家。 世间生活很难终老,忘却世事也容易度过。 今天早晨庭院里的树落下叶子,空明间飞雨纷纷洒落。 重病从何处能解除,采草时自己点燃香烛。 万里之外没有一个人归来,只希望能有高明的人理解我。 在茫茫的世界中,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值得追求? 【译文】 七月初五日(农历)晚上,我站在洪州的城楼之上面对着明亮的月亮,心中怀念着我的伯丈亲家。
霜槛枝头结素云,分明便有绣成群。 紫黄为爱春风早,时向瑶台折赠君。 注释:霜白色的栏杆上,枝头挂着洁白的云朵。那云彩分明就像精致的刺绣一样聚集在一起。紫黄两色的花瓣喜爱春天的温暖阳光,经常在春天到来之前就绽放。它们常常被带到高高的瑶台之上,作为礼物赠予君子(诗人)。 赏析: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范椁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描绘白牡丹的优雅姿态和美丽色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以下是《怀京城诸公书崖州驿四首·其四》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 诗句原文: 妙为文字吾雄甲,精切于今孰与俦。 说着奉常虞博士,恨渠犹不见崖州。 - 译文注释: - “妙为文字吾雄甲”:形容写作的文字非常出色,如同雄鹰一般矫健有力。 - “精切于今孰与俦”:在现今的文人中,能与之相比的人还有谁? - “说着奉常虞博士”:虞博士是当时知名的学者或官员。 - “恨渠犹不见崖州”:遗憾的是
《试院中,戏题姚检校山水图》是元代诗人范椁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与赏析: 1. 故园不涉: - 字面意思:家乡没有涉足,未曾踏足。 - 情感表达: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未能回去的遗憾。 2. 已经秋: - 字面意思:季节已经是秋天。 - 象征意义:秋天常常被用来象征事物的成熟、衰老或者离别。在这里,可能也隐喻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3. 何日径辞黄鹤楼: - 字面意思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依据题目的要求作答。此诗写于作者任御史中丞期间的秋天。诗的前两句是说:我像到南州一样,被贬到了此地,在庭院中过夜值勤。“只似”二字,既写出了诗人对京城的依恋之情,又表现了此时此地环境之凄凉。后两句是说自己在玉堂值班的时候,不知道谁来当班,料想他一定因忧愁而难以入睡,所以更觉愁闷
【注解】 石头渡口:指浙江绍兴。萨佥宪:即宋萨陟,字公辅,官至中书省参知政事,人称萨公,为元世祖所敬重。岩头渡:在浙江绍兴。掾曹:县府的属官。无觅处:意谓无处可寻。黄花:菊花。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上片起句写景,点明送行之地点和时令。第二句是说,在岩石上的渡口,风烟弥漫,仿佛已到了古代。第三句是说,在岩石上的渡口边洗盏开樽,对着浅沙饮酒。第四句是说,却要唤来属官,但找来找去也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