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梈
注释:记得那首《白纻》的词,几次想把天上的月亮数清楚。自从庭院前的树木落尽,夜夜秋声总是让人感到寂寞。 赏析:诗人通过写景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念,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情厚意。诗中“忆得佳人《白纻》词,几将天外数归期”一句,描绘了诗人与爱人分别后,常常在月光下回忆过去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期盼着早日团聚。诗中的“自从落尽庭前树,夜夜秋声总不知”,表达了自己对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注释】郭判官:指诗人的朋友。慈乌:乌鸦,传说中能报恩的鸟。啼:鸣叫。兔魄低:月亮在天空中的投影像兔子一样低。大江西:指长江,大江指的是长江。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对友人寄来平安书信的感慨。诗中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把书信比作慈乌,把书信的内容比作平安二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深的祝福之情。全诗语言平实,意境深远,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释义: 几时听到春钟在上阳,偶然因为寒尽而勉强饮宴。 故乡只在车轮下,自是青云路每长。 注释: 1. 春钟:古代计时器具,用于报晓的钟声。 2. 上阳:皇宫名,这里指代皇帝所在的朝廷。 3. 强临觞(shāng):勉强饮酒,表示不愿饮酒。 4. 故乡:指家乡,这里泛指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5. 青云路:比喻官场之路,仕途之路。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上阳宫听到春天的钟声,感到有些寒冷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二十六夜,得舍弟书,及知熊敬舆茂才消息。期旦夕有会,并知便,良足快慰也 注释: - 二十六夜指的是农历二十六日夜晚,是诗中提到的一个特定时间点。 - 得舍弟书表示收到了舍弟(可能是作者的弟弟)寄来的书信。 - 及知熊敬舆茂才消息可能意味着得知了关于熊敬舆这个人(可能是一位官员或才子)的消息。 - 期旦夕有会意味着期待着与舍弟在某个时间会面或相见。 -
注释: 正月十六日夜,双门观灯,当时闽、粤的官吏们都来到此地。 双门此夜启崇台,次第东山好月来。 自古以来金吾禁军元不禁,少留大将与衔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正月十六夜观灯时所作,以双门观灯为题,通过描绘观灯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第一句“正月十六夜,双门观灯”,诗人开篇便点明了观灯的时间和地点,即正月十六夜,在双门前观灯。这里的双门可能是指泉州的南门和北门
《池馆夜坐听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通过写听雨情景,表达了作者在寂寞中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诗句: - 更声随雨动谯门,颇似听泉宿楚原。 - 客里青灯如骨肉,独能相待向黄昏。 译文: 更鼓的声音随着雨滴敲打着城门,好像泉水在黑夜中的楚地原野上回响。 我孤独地坐在客舍里,灯光照亮着我与自己的影子,就像亲人一样。只有在这样的时刻,我才能感受到你的陪伴。 注释: - 更声
注释:清池边上斜步竹叶轻飘,莺鸟鸣叫声声在门边萦绕。 退食后有幸无公事之劳,见到人面却惭愧道听公非是。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写人的诗作,描写了一幅晚景图。 “清池斜步竹烟微,莺啭重门锁夕晖。”首联写景,诗人以清池、斜步和轻飘的竹叶为画幅,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傍晚景象。夕阳西下,余晖映照在清池之上,形成了一道美丽的光影。诗人漫步于清池旁,感受着微风拂过脸颊带来的清凉。此时,一只黄雀停在树枝上
不寐 鼓角连天月满城,芭蕉叶上露华生。 思乡不寐占潮信,说是中旬夜半平。 注释: 1. 不寐:睡不着觉。 2. 鼓角连天月满城:形容夜晚的鼓声和号角声回荡在天空,月光洒满了整个城池。 3. 芭蕉叶上露华生:芭蕉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如同珍珠般熠熠生辉。 4. 思乡不寐占潮信:因为思乡之情而失眠,于是猜测着潮水的消息。 5. 说是中旬夜半平:据说是在中旬的夜晚,潮水的涨落会非常平稳。 赏析:
注释: 建安馆夜坐听流水,我平生就仰慕武夷山中的武夷君,但如今却因为山中白云的阻隔,无法亲临其境。九曲水声在夜晚流淌过郡城,直到深夜都还能让人听到,这是多么美妙的声音啊!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通过诗人对武夷山的向往和赞美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传神,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
注释: 南涧志见:南涧志,即南涧志文,是唐代文人李翱的散文集。志见,意指对南涧志文的感悟和理解。 繁桃只称倚红扉:繁桃,指的是繁盛的桃花,形容桃花的美丽。称,这里是形容词作动词,意为“被称赞”或“受到重视”。倚红扉,意思是靠在红色的门框上。 腊酒吹香着舞衣:腊酒,指的是腊月酿制的酒,有特殊的香味。吹香,形容香气四溢。着舞衣,意思是穿着跳舞的衣服。 楼底谁家吹玉笛:楼底,指的是高楼下面的院子。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