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梈
诗句解析与翻译 1. 天上房星照九垓 - “房星”指的是北斗七星中的一颗,通常在古代文学中被用来象征帝王或神的居所。“九垓”可能指代天的最高层或者是极远之地。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天上星辰照耀的景象,给人一种辽阔和高远的感觉。 2. 翩翩西域画龙媒 - “翩翩”形容动作优美,轻盈的样子。“西域”通常指代西方的地域,这里特指中国的西域地区或其文化影响。“画龙媒”则可能是指某种以龙为题材的艺术形式
【注释】 三水桥边:指三水镇的桥梁。因三水镇在今四川眉山市,故称三水。 翠篁(huán):绿竹。 州判题诗:州判官为高进士所出的题目写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即兴之作。诗人在三水桥边看到高进士留下的题诗,便随口吟了首七绝:“三水桥边望翠篁,行人驻马立昏黄。因何秉烛来投宿?州判题诗在草堂。” 全诗意蕴丰富,意境深远。诗中“三水”指三水驿,位于今四川眉山市,三水驿是古代重要的驿站
诗句输出:十月白牡丹,郢中孙氏家植也。 译文:十月的白牡丹在郢州孙氏家中栽种,枝头挂着白色的霜,就像织成的云锦一样漂亮。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白牡丹的优雅和美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诗中的“霜槛”“素云”等词语,既形象地描绘出了白牡丹的外貌特征,又增添了诗意和画意。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春风的喜爱,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注释: 午憩村落竹溪上:中午时分在村落的竹溪旁休息。 竹连流水水缘村,上有青山荫苎园:竹子和流水相连,水流环绕着村庄,山上有青山遮挡,形成荫凉的苎园。 此处不容居士住,短墙午暑特侵门:这里不适宜居士居住,炎热的阳光直射到门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农村景象。诗中用“竹连流水”和“青山荫苎园”形象地描绘了村落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注释】 登高风亭:指在三刘祠后的高风亭上登上高处眺望。风亭:亭名,在三刘祠后。 罢官:被免职。君:这里指三刘祠。 直节高风:正直的气节和高尚的操守。 布衣:平民百姓,泛指未做官的人。能致禄:有办法获得俸禄。 传:流传,留传下来。青云:原指天,这里比喻显达富贵。 【赏析】 此诗是作者为好友刘凝之题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抒发了对好友的怀念之情和对官场的不满,表达了自己清高自持、志存高远的人生态度。
注释:烟云缭绕的山崖,郁郁葱葱的树木,几座孤舟在碧波中游荡。 我无法买得山顶之白,如今又能看到画上的山水。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图,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将山水画中的烟云、树影、渔舟等元素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诗中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烟云、树影、渔舟等物都赋予了生命,仿佛它们都在欣赏着这幅画。此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买山头已白”与“今朝又得画图看”进行了对比
注释:野鹿的本性难以驯服,无法适应人类生活,它发出的声音像是在抱怨,又像是在叹息。如果送你们回到山中去,你们可以躺在台前的落花之上。 赏析:这首诗以“咏鹿”为题,通过对野鹿的生动描绘,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束缚自由的无奈。诗中通过对比野鹿与人类的生活,突显了野鹿的自由自在和人类的束缚。全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值得细细品味
【解析】 此诗写诗人登快阁,延江望远,抒发怀古伤今之慨。首联“快阁延江望”点出题意,写诗人登上快阁,放眼远眺;“清尊息坐弹”以“清”字总括全篇,点明诗人心情舒畅,酒兴正酣,弹琴抒怀,悠然自得。颔联“风鸡犹戒曙,云雁每辞寒”,写诗人在快阁上看到鸡鸣报晓,听到雁群南归的叫声,感叹时序易逝,时光荏苒。颈联“莫使晨歌废,聊思饱食安”,诗人借景生情,抒发了诗人希望不要因为国事而耽误了晨歌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作答时,注意结合全诗加以理解。“发湖口”:出发到湖口。“已过匡庐却向西”,从江西庐山(匡庐)西行。“片帆犹逐暮云迷”,一片帆船仍在追随暮色的彩云。“路长正是思亲节”,因为路途遥远正好是思念亲人的时候。“取次惊猿莫浪啼”,随意的惊扰了山间猿猴,不要无理地叫唤。诗人在途中,正值秋季,想到自己远离家乡,在外漂泊,不免产生思乡之情,所以写下此诗。 【答案】
【注释】浔阳:今江西九江市。 【译文】夜幕降临,天高云淡,江边皎洁的月光洒满沙洲,西行的人指向远处的武昌城。乘舟还未到,但心已经飘向了那里,躺在船舱静听那悠扬的谯楼鼓声。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贬谪途中经过九江时所作。首二句写景,先勾勒出一幅月明江阔的清丽画面,后两句则转入抒情,以“扁舟未到心已到”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诗写得简洁而含蓄,既写出旅途的孤寂与愁苦,又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