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性夫
【注释】 寒山:泛指深秋的山,多用来形容山势高峻的山。其二:第二句,是说“山影飘摇落雁风”。寒:形容天气寒冷。歌:歌声。断续:断断续续。翁:老头儿。渔翁:捕鱼的人。一溪霜叶:一片落叶,满地霜白。猩血:红色像血一样。夺尽:使……丧失。十里红:形容夕阳下,红艳的山峦连绵不绝,色彩鲜艳夺目。 【译文】: 深秋时节山影飘摇、落雁纷飞,寒风吹过断续地传来渔夫的歌声。 满溪飘散着如鲜血般的霜叶
诗句释义: - 衷甲葱河不记春,何须更比小郎身。 - 注释:穿着铁甲的士兵忘记了春天的到来,何必还要和那些年轻士兵比较自己的身份?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个身穿盔甲的士兵在战场上的情景。他的心中已经忘却了春天的气息,专注于自己的职责。这里的"何须"表达了他对年轻士兵的不屑或不屑一顾的态度,而"小郎身"可能是指年轻的士兵,暗示着这位士兵对年轻人的轻视或不屑。 - 只消狭剪征衫去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并能够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注意结合具体诗句理解内容。本题要求逐句释义。 (1)“窗涵山影月初斜,门傍溪桥柳半遮”。这两句是说:窗户里映着山的影子,月儿已经快要西落了;门前有一条小溪流过,桥边长满了柳树。“月落”和“溪桥”,都是描写景物的,而“山影”和“柳”则是点景之笔。 (2)“独客不眠春起早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明确要求,然后仔细阅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的意境、主旨和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注释分析其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最后进行赏析。解答时,注意结合全诗理解诗句。“眉答须”是说诗人有双长眉,而“眉”字又是关键词。颔联写“眉”,颈联写“须”。“两山”指眉毛。首句中“不皱”二字点明“眉”的特点,即“平生不皱”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年逾古希须发并白惟眉玄如初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已经过了古稀之年,头发、胡须都已经斑白。同时指出,尽管年纪已大,但眉毛仍然像年轻时一样浓黑有光泽。这可能意味着诗人对自己外貌的改变并不感到惊讶或困扰,或者他在用这种对比来强调他的智慧和成熟。 2. 种种闲愁先上眉,愁应白早不应迟 - 这里描述了诗人的各种烦恼和忧虑首先浮现在他的眉头上
【注释】 杨柳:指垂柳。骚:古曲名,又名《离骚》,战国时期屈原所作。 【译文】 垂丝般的柳枝,柔顺的枝条却难以禁受春天的到来,为了谁而如此忧伤、憔悴,紧锁双眉? 近来江上多离别,你难道真的能够管得住人们的心情吗? 赏析: 诗题“杨柳”是咏物诗,以杨柳比人,抒发了作者伤春怀人的情怀,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写杨柳的风姿,表达了自己因思人而产生的愁绪。首联写杨柳在春风中摇曳着
【注释】 山名,在今江苏宜兴。 棨:通“棨”,一种长柄的旗子。 历:经历。 南枝:向南开的枝条。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江南山水的赞美之作。前两句写冬景,以寒山为背景,写山中寒冷,人不能生火取暖。后两句写梅花,以梅花为背景,写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绽放,象征着诗人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全诗意境高远,语言简练,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 朝三也可不必怒,角左几何乌用争。 不多不少饭一龠,无败无成棋半枰。 译文: 早晨吃三餐也不必发怒,角斗时何必一定要分出胜负。 吃饭刚好一碗,下棋正好一盘,既不会失败也不会胜利。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定气歌》之一。朱熹认为“饮食男女,人生所不能免者”。因此,他主张人们应当安于“食色”之常而不要追求“富贵”之乐。他认为“饮食之适,所以养人之生”;“饮食之节,所以养人之性”
下面是对宋代诗人艾性夫的《经语诗戏效唐子西 其二》诗句的解析: 1. 源泉混混出虚岩:形容山泉水从岩石中缓缓流出,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清澈和自然之美。 2. 桑者閒閒人已蚕:描述农民在空闲的时候已经开始了养蚕的工作,展现了勤劳与和谐的景象。 3. 剪韭不妨千取百:表达在处理韭菜时,即使数量很大也无妨,突出了生活的乐趣和随意的态度。 4. 种瓜且喜二生三:在种植瓜果时
张宛丘寄衣曲 其二 要知关雎之乐不淫,勿疑汉上题诗襟。 思无邪是观诗法,一笑先生欠古心。 注释: ①关雎:《诗经·国风·周南》。这是一首描写男女爱情的诗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意思是说:“水鸟相和鸣,在河中长流。”后来就用它来比喻夫妇恩爱。②题襟:指写在衣服上的诗句。③思无邪:语出《论语·为政》,意谓思想纯正。④先生:指诗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