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性夫
【注释】 杂言: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四:指这首诗的第4首。 枯桐:干枯的桐树,比喻人或事物衰老、衰败。 山骨:山石的骨骼。 弦:弹拨乐器。 冰蚕丝:用冰蚕吐丝做成的琴弦。比喻清高、纯净。 信指:信手而作。 孤调:独自奏出的声音。形容乐曲高超、美妙。 悠然:恬淡悠闲的样子。 希夷:虚无缥渺的境界。指道家所说的“无”的境界。 扬:扬起。 吾欢:我的欢乐。 抑:压制。 写:表现。 悲欢生我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逐句释义: 1. 饭猫奉鱼肉,怜惜同寝处。 - 这句话描述了主人给猫喂食鱼和肉的情景,表现出对猫的同情和关爱。 2. 饲犬杂糠籺,呵斥出庭户。 - 这是说主人喂养狗时会掺杂糠和豆饼,然后斥责它从门外离开。 3. 犬行常低循,猫坐辄箕踞。 - 这句话描述了狗行走时总是低头小心地走动,而猫则总是坐着或蹲着。 4. 爱憎了不同
注释: 风吹黄沙石碛冷,霜苇无声弄寒影。 风中吹来的风沙使黄沙石碛显得更加寒冷,而霜打芦苇却无声地在寒冷的光影中摇曳。 兵尘隔断衡阳云,溪藤卷送潇湘景。 战争的尘埃使衡阳的云雾被隔断,溪边的藤蔓将潇湘的美丽景色卷起。 芦花雪老菰米秋,芙蓉露下天悠悠。 芦花如雪,秋天的菰米也变得成熟,而芙蓉花下的露水让人感到天空的辽阔和宁静。 阿奴呼起字不断,写出万斛江南愁。 阿奴(李白)呼喊着不断挥笔
以下是对《答释子问诗法》的逐句释义: 1. 汝家有子兰,诗体能入选。 2. 尔后岛可辈,往往以律变。 3. 选律固无择,语意忌庸浅。 4. 大音尚和平,至味贵悠远。 5. 归欤事斯语,妙理千万变。 6. 欧称九僧今不见,退之拟过红楼院。 艾性夫(生卒年待考)宋代诗人。字性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曾隐居建安山中。工诗文、能词、善书法。有集十卷,已佚。事见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杂言 其二 勋华不并世,揖逊无馀传。 缅彼巢与津,佳兵岂其天。 履霜一何微,坤冰一何坚。 谁谓知几人,尚俟观伊川。 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幻的感慨和对自然法则深刻的领悟。首句“勋华不并世”意味着功名和荣耀不会永远持续;“揖逊无馀传”则是指谦逊退让是美德,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缅彼巢与津”,诗人遥想古代贤人如巢父和许由般隐退山林,而如今仍有佳兵(精良武器)存在
注释: 杂言 其三 燕赵多佳人,珠华炫天街。 郑鲁有游女,折杨弄青梅。 春风趁姿媚,谐笑争徘徊。 幽闺有贫丑,修洁不自媒。 缝布以为裙,断荆以为钗。 𧤺沙事机杼,蓬沓蒙烟埃。 谁将好德心,为尔停渐台。 译文: 燕赵一带有很多美女,她们的美貌如同天上的珍珠璀璨夺目。 郑鲁地区也有游女,她们折下杨柳玩弄着青梅。 春风中她们的美丽姿态更加迷人,嬉笑间互相追逐嬉戏。 然而在幽静的闺房中,有些女子贫穷丑陋
【注释】 悯盆松:怜惜这盆中的小松树。悯,怜悯。 物生天地间,细大各有容:万物生长在天地之间,大小不同都有各自的空间。 伟哉霄汉姿,厄此盆盎中:多么壮观啊天空中飞翔的雄鹰,却被关在这狭小的盆里。 嗟吁尔橐驼,局促吾苍龙:唉,可怜这骆驼,被囚禁在狭小的空间,而我这蛟龙却无处可藏。 驼兮顾我笑,可悯岂独松:骆驼回头对我嘲笑,可怜的岂只有松树?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桃花与竹子的不同,来表达作者对于自然界中不同事物独特性的理解。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感物其四: 描述自然景物,引发感慨。 - 注释: “感物”意味着对自然界的景物有所感触或感悟。 - 赏析: 此首诗可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万物多样性的欣赏和敬畏之情。 2. 有山莫栽桃,有地宜种竹: 指出了山和地的不同特性,适合种植不同的植物。 - 注释: “山”指的是山地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作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分析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等。 本题要求学生对诗歌进行逐句翻译,并写出注释、赏析。 苍梧閟弓剑,阿阁无祥禽。 “苍梧”二句:指屈原沉于江水,楚王已不再信任他。 鲁叟已长喟,矧敢求之今。 “鲁叟”句:孔子曾叹息说:“我听到韶乐时,感到好像回到先祖的庙堂上一样。” 区区莲勺人,伯气方浸淫。
这首诗是苏轼对东坡蔗滓窠石的题诗,表达了他对自然景物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感。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空洞如虚拳,拥肿类奇瘿。 空洞是指石的纹理,如同拳头一样清晰;拥肿则是形容石质厚重,类似奇异的瘤子。 槎牙老树身,相依以为命。 槎牙指的是树木的枝干交错,形态奇特;相依则表示这些树木相互依存、共生。 智士能用屈,榴皮胜毛颖。 这里的“智士”可以理解为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