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
【解析】 此诗是诗人为故相李德裕而作的挽歌。诗人在诗中回忆了与李德裕的友谊,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悼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其一:“同朝尚忆当时事,我去明朝公入台。”这两句是说,当年我与李德裕一起做官时,你还没有入朝当宰相。如今,你明天就要到朝廷去任职了。这里,“同朝”指作者与李德裕一起任官时的密切关系;“入台”指李德裕将要出任宰相。“我”即作者自己。“明朝”指未来。这里,“我”指自己。 其二:
永穆陵墓重新安葬,随从皇帝祭祀,地位很高。 过去的君王沉痛哀伤,为九泉之下的故王,焦心劳神四十年。 已经献上含桃祭新庙,却唯独缺少麦饭洒于荒冢。 挽回天怒当初政令,扶持人伦在众贤中。 这个府邸最关宗社之计,加恩莫放代来先。 【注释】: 永穆陵: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的陵墓。 复土:重新安葬。 随龙除官:随从皇帝祭祀。 沉愤九重泉:沉痛地哀叹九泉之下的故王。 先帝:指唐太宗李世民。 焦劳
【注释】 曾平山:指曾巩。贻:赠送,赠诗。蚤:同“早”,早先、以前。温荣:这里泛指温和的环境和美好的时光。挹艳香:指欣赏美好景物。 【赏析】 此诗作于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作者任扬州通判时所作。诗中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首联回忆与朋友曾巩在温润荣丽的扬州相聚的情景;颔联写自己虽身处异乡仍怀想朋友,希望友人也能如我一样享受安逸舒适的生活;颈联用典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
【注释】 伯文:即刘伯文,唐代诗人。丁校尉:指丁某,唐代人。维扬:今江苏省扬州市,古称南兖州。机心:机变之心,即权术、阴谋之意。下鸥:比喻隐居山林,不问世事。城门犬:喻为官者如狗般卑躬屈膝。夜半舟:喻为官者在黑夜里乘船回家。塞上马:喻为官者得势时,如骏马般驰骋。还反掌:喻为官者得势时,如翻手掌一样容易。扬州鹤:喻为官者失势后,如鹤落泥潭,难以自拔。茫茫世事:形容世道的纷扰复杂。卒:终了。未盖棺
这首诗的原文是: 梦回残月堕觚棱,归棹沧浪自濯缨。 城郭重来嗟隔世,江山如画忆初盟。 当年阮瑀谁争长,千载相如凛若生。 空复满襟馀老泪,临风三叫为君倾。 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梦回残月堕觚棱,归棹沧浪自濯缨。 释义:在梦中,我回到了那个曾经熟悉的场景,月光下,我乘坐着小船,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划桨。 赏析:诗中的“梦回”、“残月”营造了一幅宁静而幽美的画面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解答此题,考生应先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来分析。本题中需要考生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来赏析诗句的含义。“十载纷纷死乱离,如君清苦独堪悲。”意思是:十年里战乱纷纭,死于乱离之中,如同你清苦艰辛独自承受悲伤一般。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范安仲的哀悼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因战乱而流落天涯的悲哀之情;“医馀书眼犹评史
【注释】 大慈寺:唐代著名寺庙之一,位于长安城北。 天宝:唐玄宗的年号。 李虚中:唐代著名道士。 绛老人:指道教中的长者、高德者。 大运:命数。 【赏析】 《赠张慈宝五行精到奇中》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赠”开篇,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对其才能的高度赞扬之情。下面将逐句进行解析: 首句“大慈寺里谈天宝”,描绘了诗人在大慈寺与友人畅谈的场景。这里,“大慈寺”不仅是一个地点,更是一个象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十二月二十六日蔡叔仲至剪烛听雨》。全诗如下: 水气昏昏接海边, 清江狂客系吴船。 天风十日河冰碎, 夜雨三更瀑布悬。 寂寂春光归柳上, 匆匆离色在花前。 故人著屐能相过, 剪烛西窗话昔年。 注释: - 水气昏昏接海边:形容天气阴沉,水面上的雾气浓重,与海相接。 - 清江狂客系吴船:指诗人自己,以“清江狂客”自喻,表示自己像一位狂放不羁的游子,在长江边停歇船只等待。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之夜的景象和情感。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老去何心说看灯” - 表达了诗人对灯会的不感兴趣或无心情参与。这里的“看灯”可能是指观看花灯或其他庆祝活动,而诗人可能觉得这种热闹的场景与他当前的心情不搭调,或者他可能更希望独自享受宁静的时光。 2. “一年还要此宵晴” - 表示即使是在新的一年里,诗人也期望有一个晴朗的元宵夜。这个短语传达了他对于节日的期待和对光明
【诗句解析】 1. 班朝曾共多艰日:在朝廷任职的时期,我们共同经历了艰难的岁月。 2. 草疏相过太息时:草拟奏疏时,我们相互感叹、叹息。 3. 扶起斁伦千古痛:唤醒了那些被遗忘的圣贤,让他们为后世的痛苦所困扰。 4. 唤醒忠魄九原悲:唤醒了忠诚的灵魂,让他们在九泉之下悲痛不已。 5. 我逃微责去汶远:我逃避了微小的责任,离开了遥远的汶州。 6. 公坐高名出昼迟:您因高名而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