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秀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解释: 第1-2句:自翠微山望金精,薄暮秋初风,木叶下庭圃。 注释:从翠微山远眺,看到金精峰。傍晚时分,秋风萧瑟,庭院里落叶纷飞。 赏析:首两句描写了作者在秋天薄暮时分,远望翠微山上的金精峰,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和萧瑟的秋风,以及庭院内落叶的景象。 第3-5句:夫君招我游,盘姗出坡树。山菊垂好花,阴影随行步。几折临高厓,敛足不敢顾
【注释】 1、池:池塘。 2、秋海棠:一种花卉名。 3、碧池:指清澈的水塘。 4、点:点缀。 5、绿叶:海棠的叶子。 6、紫茎:海棠的花茎。 7、何数:多少。 8、主人策杖行,三径偶相值:诗人自比为园中的花木,而与“主人”相遇是偶然的,故用“策杖”(拄着手杖)行走来写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 9、三径:指通往花园的小径。 10、置瓶中,颜色照几席:意思是说,这鲜艳的色彩可以放在瓶子里
芳草依碧池,佳花点秋石。 绿叶与紫茎,何数秋兰色。 主人策仗行,三径偶相值。 采之置瓶中,颜色照几席。 有如浣纱女,斜立石潭侧。 幽芳独自怜,忽遇五湖客。 沼吴果何人,撚花长太息
薄暮秋初风,木叶下庭圃。 夫君招我游,盘姗出坡树。 山菊垂好花,阴影随行步。 几折临高厓,敛足不敢顾。 夫君指金精,谓此汝所慕。 吴王洞口来,仙女云中举。 至今千百年,烟霞生其处。 自怜长闺房,荏苒秋草暮。 结庐十五载,不识金精路。 夜月明空山,时闻钟声度。 忆我七八岁,曾一随诸妇。 巾车到洞门,嘿然生疑惧。 洞中忽有光,云殿凌丹雘。 翠竹摇空寒,白日蒙雨雾。 仿佛记曲水,海棠缘石户。
清代诗人谢秀孙,字季兰,是被誉为清初三大散文家之一的女性。 谢秀孙的生平和文学成就都值得深入挖掘与研究。作为魏禧元配夫人,她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显著的表现,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
清代诗人谢秀孙,字季兰,是被誉为清初三大散文家之一的女性。 谢秀孙的生平和文学成就都值得深入挖掘与研究。作为魏禧元配夫人,她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显著的表现,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