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昙
觉病当宜早问师 病深难疗恨难追晋侯徒有秦医缓 疾在膏肓救已迟 注释: 觉:意识到。 宜:应该。 问师:请教医生。 师:医生,指古代的医生。 病深:病情严重。 难疗:难以治疗。 恨难追:悔恨也无济于事。 徒:白白地,徒然地。 有:拥有,这里是指拥有秦医缓这样的医生。 秦: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这里借指秦国。 医缓:人名,这里指的是秦国的医生缓。 膏肓:古代指心尖上的部位
春秋战国门 卫灵公 注释1:春秋,指春秋时期。战国,指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段时期。 译文1:春秋战国时期,卫国的门卫。 子鱼无隐欲源清,死不忘忠感卫灵。 注释2:子鱼,人名。无隐欲,没有隐瞒的欲望。源清,源头清澈。死去后不忘忠于国家,让卫灵感动。 译文2:子鱼没有隐瞒自己的欲望,他的本意是想让水源更加清澈,他死后仍然不忘忠于国家,让卫灵感动。 伯玉既亲知德润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作答时,要结合全诗的内容进行分析。“春秋战国门 楚惠王”一句中“春秋战国”指的是战国七雄,“楚惠王”是楚国的国君,这里是指楚惠王时期。 【答案】 译文: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城门边,楚惠王看见一条小蛭,想把它吞下去。不想因这小小的蛭而惹出大祸来。后来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免于成为心腹之疾,只有以德服人才行。赏析: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春秋战国时期楚惠王与大夫的对话
春秋战国门 平公 鸿鹄轻腾万里高,何殊朝野得贤豪。 能知翼戴穹苍力,不是蒙茸腹背毛。 注释: - 鸿鹄(hóng hú):大雁的别称,这里比喻那些具有远见卓识的贤者。 - 轻腾万里高:指鸿鹄飞翔时轻盈而飞得很高,形容其志向远大。 - 何殊(hū shū):什么不同、有什么不同。 - 朝野得贤豪:指在朝廷和民间都能发现有才能的人。 - 能知翼戴穹苍力:能够理解并支持天地间的力量。在这里
注释: - 春秋战国门: 古代中国历史上,春秋和战国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春秋时期诸侯国间通过战争来争夺霸权,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雄并立的局面。 - 再吟: 再次吟诵或创作。 译文: 周朝王室的权威已经衰微,不再能够统一天下了。人们用干戈相互争斗,争夺权力。如果诸侯们能够尊奉天子,那么列国之间就不会相继灭亡。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社会风貌。在那个时代
春秋战国门 哀公 贤为邻用国忧危,庙算无非委艳奇。 两叶翠娥春乍展,一毛须去不难吹。 注释:春秋战国时期,贤能之人受到君主的重视并被委以重任,国家因此陷入忧虑和危难之中,这种担忧是出自对国家的长远考虑。然而,这些贤才的谋略和智慧,都是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而深思熟虑的,并非出于个人的私利。 两叶翠娥春乍展,一毛须去不难吹。 注释:这里的“翠娥”指的是美丽的女子,她们的美丽如同春天的花朵一样绚烂夺目
【注释】 1. 春秋战国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 2. 降真龙:降下真龙。 3. 及见真龙:见到真龙。 4. 瘁厥躬:使自己的身体疲惫到极点。 5. 接下不勤:指叶公没有好好接待来访者。 6. 徒好士:只喜欢结交有才能的人。 7. 何异鲁哀公:和鲁哀公有什么不同?鲁哀公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君主。 【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通过叶公好龙的故事来讽刺那些只会说假话、空谈大道理而不实干的人
【注释】 春秋战国时期,吴国、鲁国、韩国、赵国、魏国等国家都曾经与周王朝有臣属关系,他们之间互相攻伐,但彼此并不算是敌对的敌手。当时,周王室的大臣中,郑国的子产是最为出色的人物。他不仅能够抵御外敌入侵,还能够使远方的戎人臣服,因此被称为“相”。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当时政治形势的深刻理解。诗中的“吴、鲁、燕、韩岂别宗”一句表明了这些地区并非真正的敌对势力
我们来逐句解释这首诗: 1. 三代门 夏禹:这是第一句,描述了夏禹所处的时代背景。 2. 尧违天孽赖询谟:这句诗描述的是尧帝因违背天命而引发的灾难,以及赖以解决这种困境的智慧和谋略。 3. 顿免洪波浸碧虚:这句诗表达了尧帝通过智慧和谋略成功地避免了洪水泛滥的灾害,让清澈的水域得以保存。 4. 海内生灵微伯禹:这句诗表达了尧帝治理下的国家,使得国内的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 5. 尽应随浪化为鱼
《咏史》 这首诗的大意是:边烽狼烟,烽火连天,为国守边,却只换来妇人之欢。大德厚泽,却未闻有谁赞美其德行,而国家不亡,幸也因有君子,否则家破国亡,身死名灭。 注释: 1. 幽王:西周末代君主,因宠信褒姒而引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2. 狼烟篝火:指边疆战事,狼烟与篝火都是战争的报警信号,用来形容战争的紧张气氛。 3. 边尘:指边疆的尘土,比喻战乱和纷争。 4. 烽候:古代边防上的瞭望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