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昙
注释: - 三代门平王:指古时候的周朝,平王是周朝的君主。 - 犬戎西集杀幽王:指犬戎族在西部集结起来攻打周幽王,杀死了周幽王。 - 邦土何由不便亡:指周朝的国家土地怎么会因此而灭亡呢? - 宜臼东来年更远:指周平王从东部迁都到洛阳后,距离犬戎更加遥远。 - 川流难绝信源长:指黄河的水流淌不息,象征着周朝的传承和文化源远流长。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周朝的历史变迁
六朝门齐废帝东昏侯 定策谁扶捕鼠儿,不忧萧衍畏潘妃。 长围既合刀临项,犹惜金钱对落晖。 诗句释义 1. 定策谁扶捕鼠儿,不忧萧衍畏潘妃 - 定策: 指制定策略或决策。 - 谁扶: 谁帮助或支持。 - 捕鼠儿: 比喻捉拿或控制某个关键人物。 - 萧衍: 南朝梁武帝的称号。 - 畏潘妃: 担心潘妃的影响力或威胁。 - 赏析:
《六朝门宣帝》是唐代诗人周昙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述了宣帝(刘询)在位时的治理之道,以及他骄奢恣所为的行为和后宫的变幻不定。全诗共八句,每句五字,节奏明快,富有韵律感。通过描绘宣帝的生活细节和后宫的动态,诗人展现了当时朝廷内部的复杂情况和人物关系。下面将从诗句、译文、注释和赏析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分析: 1. 诗句释义: - 宣帝骄奢恣所为:宣帝(即刘询)骄傲奢侈,任意妄为地行事。 -
诗句原文: 宝贵亲仁与善邻,邻兵何要互相臻。 螳螂定是遭黄雀,黄雀须防挟弹人。 译文: 珍惜并亲近那些仁者,与友善之人为邻,邻间的兵士为何要相互争斗? 就像螳螂注定要被黄雀所捕,黄雀也应防备那些手中携带弓箭的人。 注释: 1. 贵:珍贵。 2. 亲:亲近。 3. 仁:仁爱。 4. 邻:邻近。 5. 兵:兵士,士兵。 6. 臻:接近,靠近。 7. 螳螂:一种昆虫,这里比喻自不量力的愚蠢行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分析要赏析的句子在诗中的意境以及所运用的表达技巧,最后点出其作用和效果。 本题要求赏析诗句“为政残苛兽亦饥”,翻译为“当政者残酷苛刻,野兽也会饥饿”的意思。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是全篇的核心,是主旨所在。前两句写“人”对“政”的态度,后两句则写“政”对“人”的态度。 “为人君者
【注释】 隋门:即隋朝的都城大兴(今北京)。贺若弼:隋朝大将。 破敌江军意气豪,请除倾国斩妖娆:贺若弼率部攻破陈国的长江水军,他志得意满,意气风发,要除掉陈国的美女陈慧儿。倾国:指陈慧儿。妖娆:指陈慧儿的美丽。 红绡:丝织品,这里代指陈慧儿。忍染娇春雪:不忍心让陈慧儿再受摧残和折磨。瞪目:睁大眼睛。行切玉刀:形容贺若弼在战场上勇猛杀敌,如同用玉刀砍人一样。 【赏析】 唐·刘禹锡诗作
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六朝门•朱异 徒览儒书不学兵,彦和虚得不廉名。 - 徒览儒书不学兵:仅仅阅读儒家的经典书籍,而不学习实际的军事技能。这里的“儒书”指的是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等;“不学兵”则表示忽视了军事实践的学习或训练。这反映了作者对当时一些人仅凭书本知识而忽视实用技能的批评。 - 彦和虚得不廉名:王彦之只是空有廉洁的名声(“虚得”)
以下是对《六朝门李集》逐句的释义、译文和赏析: 诗句解读 1. 忠谏能坚信正臣:忠诚地谏言,确信正直的大臣。 2. 三沈三屈竟何云:经历三次沉浮,三次屈折,究竟为何。 3. 每沈良久方能语:每次下潜许久才能开口说话。 4. 及语还呼桀纣君:等到开口时,又呼唤那些暴君纣王。 诗句翻译 1. 忠诚地谏言,确信正直的大臣:Be loyal in admonishing, confident
隋门:指隋朝的国都大兴城,即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孤儿寡妇忍同欺:指隋文帝杨坚在夺取政权时,对许多无辜的百姓和寡妇进行了残酷的屠杀和迫害。 辅政刚教篡夺为:指隋文帝杨坚在辅佐朝政期间,通过政变夺取了皇位。 矫诏必能疏昉译:指隋文帝杨坚在篡位后,伪造诏书,逼迫群臣归顺自己。 直臣诚合重颜仪:指那些忠诚正直的大臣,应当受到尊重和表彰。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通过对隋文帝杨坚篡位的历史事件的描述
隋炀帝 拒谏劳兵作祸基,穷奢极武向戎夷。 兆人疲弊不堪命,天下嗷嗷新主资。 注释:隋炀帝拒绝劝谏,滥用武力,给国家带来灾难。百姓疲惫不堪,生活困苦;天下百姓纷纷呼唤新的统治者。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隋炀帝的暴政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对隋炀帝的批评和对人民的同情。诗中“拒谏劳兵作祸基”一句,揭示了隋炀帝拒绝贤臣进言,滥用武力的本性,是导致国家灭亡的根本原因。而“兆人疲弊不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