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鉴
诗句释义: 1. 明月出沧海,流光照中庭。 - “明月出沧海”描绘了明月从浩瀚的大海升起,象征着清辉洒满大地。 - “流光照中庭”形容月光如流水般明亮地照射在庭院中。 2. 翩翩青田姿,深夜时长鸣。 - “翩翩青田姿”形容鹤的体态轻盈而优雅。 - “深夜时长鸣”指夜晚时鹤发出清脆悠长的声音。 3. 一声闻于天,露白凉风生。 - “一声闻于天”形容鹤鸣声高亢嘹亮,传遍天际。 -
【注释】眷兹:思念。邓尉山:即虎丘山,在苏州城西,为吴地名胜,相传春秋时吴王阖闾葬于此。尽日穷吟行:终日作诗吟诵。晚:指晚上,傍晚时分。凤冈:山名,在江苏吴县西南二十里,因形似凤凰而得名。四顾何苍苍:环视四周,景色苍茫。群山如列城,峰岭互低昂:群山宛如层层叠叠的城墙,山峰高低起伏。杳杳:遥远的样子。西日下:西边太阳落下。澄湖:明亮的湖泊。练光:白色闪光,指月光。野鸟相和鸣,凉风吹我裳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益。全诗如下: 送郭训导 仲秋百卉腓,旅雁思南翮。 凉风吹客衣,嗟君事行役。 三调不徙官,依然在儒籍。 皇朝重文教,此任故精择。 诸生得造就,疑义资剖析。 入室与升堂,煌煌尽圭璧。 冷热固人情,于君自无斁。 浩歌菁莪篇,芳尘满瑶席。 注释: - 仲秋:指农历的九月,这个时候万物凋零,百花开始枯萎。 - 旅雁:指迁徙途中的雁鸟,它们总是想着南方。 - 腓:衰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送别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秋风动地起,原野忽萧条。 此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秋风起,大地一片萧瑟。 之子远行游,心旌自摇摇。 此人将要离开家乡去远方游历,他的心也随之摇摆不定。 中夜视明星,鸣鸡正嘐嘐。 他在夜晚仰望星空,看到星星闪烁,听到鸡鸣声。 晨兴戒徙御,四牡一何骄。 清晨起床准备出发,四匹马显得特别骄傲。 倾城此送别,张席俯西郊。
经玉遮山 在晚上住在光福里,清晨前往玉遮山。 玉遮山何其秀丽,山冈山岫互相回环。 自古以来贤达人,坟墓众多在其间。 碑文一半磨灭去,松柏多被摧攀毁。 子孙不再来此间,存亡非我所关心。 对此感慨成独立,面对风流泪潺湲。 注释: 1. 经玉遮山:在晚上住在光福里,清晨前往玉遮山。 2. 何深秀:多么秀丽。 3. 冈岫相回环:山冈和山岫互相环绕。 4. 贤达人:贤达的人。 5. 累累冢
【解析】 此句要注意“晞”的书写。 赏析: 此诗为赠支硎山人的一首七言律诗。开头四句,诗人首先描写了支硎山人居住的环境:幽人依恋坟墓,构筑这座山泽之居。接着写其居处四周的景致:层峦叠嶂,代有屏障,积石当阶除,飞泉漱琼瑶。这四句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对支硎山人居所的具体描绘。其中“层峦”“积石”“飞泉”等词语用得十分传神。“灵籁”句,点出支硎山人的生活环境,清雅幽远。末六句
【解析】 此诗作于作者送周元基之京时。“孟冬寒气肃”,孟冬,农历十月,是一年的最后一个季节,此时寒气肃杀,天气严寒,鸿雁南翔,说明北风凛冽。“嗟我同心人,翩翩翻北行”两句写送别的情景,“同心人”指周元基与作者志同道合的朋友,他“翩翩翻北行”即向北飞去。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溢于言表。“朔风卷征旆,辕马忽悲鸣”两句写出发时的景色和心情。“朔风”,北方的风;“旌旆”,古代军队前进时所竖立的旗帜
谢吴铁峰法酒糟鱼 秋水满陂泽,高榆荫村墟。 闭户动经旬,未能忘索居。 足音何跫然,忽枉故人书。 款曲念暌违,况有庭实俱。 译文: 秋水满陂泽,高榆荫村墟。 紧闭门窗十余日,未能忘记我的住所。 听到足音多么欣喜,忽然收到老朋友的信。 细细回想已久未见,何况家中有美味佳肴。 吴铁峰的酒酿和糟鱼,香气浓郁令人陶醉。 它与平常的酒糟鱼截然不同,味道更香更美。 我怀念朋友恩惠之情,但手边无物可以报答。
【赏析】 这是一首寓言诗,借人与己的问答来抒发作者的愤懑之情。全诗以“余”为主人公,以“我”与“子”(指他人)相对而语,一问一答,互相问答,反复辩驳。 “形体本天赋,全生无少缺”,言自己天生有眼病,但并不影响自己的生活。 “去冬婴祸罹,一眚肆微孽”,言今年冬天遭受了灾祸,但祸患是短暂的。 “药石岂不良,终焉左其眜。”言药石虽不好,但最终没有治好自己的毛病。 “譬彼阳光微,有星俄尔孛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圆景光渐阙,海溢秋生潮。 圆景指的是明亮的月亮,光渐阙意指月亮渐渐变得不完整,可能是由于云层遮挡。海溢秋生潮意味着秋天的海潮开始涌动,可能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禅林敞高阁,势欲凌云霄。 禅林指的是佛教寺庙,高阁指的是寺庙里的高楼。这句诗描述的是夜晚时分,寺庙中的阁楼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壮观,仿佛要直冲云霄。 老僧敬远客,良夜相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