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出沧海,流光照中庭。
翩翩青田姿,深夜时长鸣。
一声闻于天,露白凉风生。
铿锵激金奏,悠扬协鸾笙。
达人厌丝竹,隐几冥心听。
高低尽成律,入耳通心灵。
沉吟不知味,恍若闻韶韺。
但恐众仙至,驱之游太清。
诗句释义:
- 明月出沧海,流光照中庭。
- “明月出沧海”描绘了明月从浩瀚的大海升起,象征着清辉洒满大地。
- “流光照中庭”形容月光如流水般明亮地照射在庭院中。
- 翩翩青田姿,深夜时长鸣。
- “翩翩青田姿”形容鹤的体态轻盈而优雅。
- “深夜时长鸣”指夜晚时鹤发出清脆悠长的声音。
- 一声闻于天,露白凉风生。
- “一声闻于天”形容鹤鸣声高亢嘹亮,传遍天际。
- “露白凉风生”描述听到鹤鸣时,感受到清晨的露珠和清凉的微风。
- 铿锵激金奏,悠扬协鸾笙。
- “铿锵激金奏”形容鹤鸣声如同敲击金属乐器般响亮清晰。
- “悠扬协鸾笙”则形容鹤鸣声与悠扬的笙乐和谐相配,仿佛天上的鸾鸟与笙乐共舞。
- 达人厌丝竹,隐几冥心听。
- “达人厌丝竹”指的是懂得欣赏自然之声的人,他们厌倦了世俗的音乐。
- “隐几冥心听”描述他们在幽静的环境中静心聆听自然的鸣叫,不被尘世所扰。
- 高低尽成律,入耳通心灵。
- “高低尽成律”形容鹤鸣声高低起伏,有规律可循,如同音乐中的旋律。
- “入耳通心灵”表示这些鸣叫声能深入人心,触动人们的情感。
- 沉吟不知味,恍若闻韶韺。
- “沉吟不知味”形容人们在聆听鹤鸣时沉浸在其中,仿佛忘记了时间,不觉得有味道。
- “恍若闻韶韺”则是指这种美妙的声音让人如同听到了美好的音乐或诗意的描述,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美好回忆的场景中。
- 但恐众仙至,驱之游太清。
- “但恐众仙至”表达了诗人对于鹤鸣声可能吸引众多神仙到来的担忧,害怕他们打扰了宁静的氛围。
- “驱之游太清”则是一种幽默的说法,暗示即使有神仙来访,也不足以干扰他们欣赏鹤鸣声的乐趣,反而应该让他们去享受这个美好的时刻。
译文:
明月从大海升起照亮中庭,明月如流水般明亮。
青田鹤翩翩起舞姿态高雅,夜晚它不停鸣叫。
那声音传遍天际,使露水变凉,清风拂面。
它的鸣叫铿锵有力,如同敲打乐器,悠扬动听,与鸾笙共鸣。
那些懂得生活之美的人,宁愿远离俗乐,只愿静坐聆听这美妙的自然之音。
鹤鸣高低起伏,如同音乐旋律,触动人心。
陶醉其中的人们似乎忘了时间,仿佛听见了天籁之音。
只是恐怕众多神仙降临,会打扰到这份宁静,因此我更愿意让他们去享受这份美景。
赏析:
这首诗以“听鹤”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诗中通过对比明月、露水、清风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鹤比作具有灵性和美感的存在,进一步突出了鹤的独特魅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自然的美景,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