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客高斋黯澹生,何来一扎大梁城。
梦回沧海风云色,春落黄河雨雪声。
伏枕自须疑慢世,曳裾兼亦似逃名。
可知枚马元同调,谁见千秋出处情。

译文

病中作答许殿卿,我身处高斋静寂之中,思绪却飘向远方。何处来函提及大梁城?梦回沧海风云色,春落黄河雨雪声。伏枕自须疑慢世,曳裾兼亦似逃名。可知枚马元同调,谁见千秋出处情。

注释

  1. “病间”:指作者因病在家休养期间。
  2. “高斋”:指的是书房或书斋,通常用来表示学问之地。
  3. “黯澹生”:形容心情沉闷、无精打采。
  4. “何来一札大梁城”:表达了对来信内容的具体询问,以及对于书信中提到的地点(大梁城)的好奇。
  5. “梦回沧海风云色”:比喻自己的思绪或梦境如同大海一样广阔,充满了变化和色彩。
  6. “春落黄河雨雪声”:形象描绘了春天景象与黄河边的自然景观,声音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
  7. “伏枕自须疑慢世”:表达了自己对于外界纷扰的态度,认为应该保持内心的平和,不被外界所动。
  8. “曳裾兼亦似逃名”:用古代文人穿着长袍,拖着衣角行走的形象,比喻自己渴望隐退或远离名利场。
  9. “可知枚马元同调,谁见千秋出处情”:提到了枚乘和司马相如这两位古代才子,表达了对于他们作品风格的认同,以及对于他们的文学情感的共鸣。

赏析

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因病在家休养的诗人的内心世界。首句“病客高斋黯澹生”,便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描绘了一个因病身体不适但精神尚好的诗人形象,同时“黯澹生”也隐含着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迷茫。接下来,“何来一札大梁城”一句,则引入了信使的信件,使得诗人的情绪有了进一步的波动。而“梦回沧海风云色”与“春落黄河雨雪声”两句,则是诗人通过梦境和自然景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绪。最后,“伏枕自须疑慢世,曳裾兼亦似逃名”更是深刻体现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表现诗人内心世界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