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鉴
【注释】 1. 和答吴廷晖(wòdáwútlíngfú): 诗人对别人的作品的答复。吴廷晖:字彦高,号东篱,北宋诗人。他作诗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风格清丽淡雅,有“清新可喜”之誉。他的诗多写景,少抒情,语言平易浅近,音节和谐。 2. 其二: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的第二首。 3. 一春:一整年。 4. 多雨更多风:这一年里,雨水特别多,风也特别大。 5. 犹有残花茂草中:还有残花茂草之中。 6.
【注释】 莺花:泛指春天的花卉。莺,鸟名;花,指春花。主人:这里指作者自己。珍贶:珍贵的赠品。勾饮兴:勾起饮酒的兴趣。野亭:野外的亭子。春:春天的景色。分:一半。赏析:这首诗写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首句“莺花长笑主人贫”是说莺花常常讥笑主人贫穷,这表现了它们对富贵生活的不屑一顾。第二句“尽日何曾酒入唇”是说整天都不曾喝酒,表现了作者清贫的生活和高雅的情趣。三四两句写春光明媚
秋日郊行 浪楫风帆不系舟,日斜横笛起中流。 山青云白江蓠绿,群雁忽鸣声带秋。 注释:浪楫风帆:形容船行驶在波浪和风帆之中,自由自在。日斜:太阳即将落山。横笛起中流:横笛声音传到了江流的中段。山云:指山间云。青:绿色。江蓠:一种植物。绿:绿色。雁声:大雁叫声。带秋:仿佛带着秋天的气息。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秋日里郊游时的即兴之作。前两句描写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小船行驶在波浪和风帆之中
题扇讽陆廷美 大田尘起桔槔鸣,望雨不来无限情。 借问金陵贵公子,此声何似搊秦筝。 释义:大田里尘土飞扬,打水用的桔槔发出声响,却盼不到下雨,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惆怅和期待。你问起金陵的贵族子弟,他们的歌声如何与弹奏秦筝相比? 译文: 在大田里,尘土飞扬,桔槔发出声音。我盼望着雨水的到来,但又满怀无奈之情。你问我金陵的一位公子,他的歌声是否像弹奏秦筝那样悦耳动听? 注释: 1. 大田:这里指代农田
注释:竹林的小径上覆盖着厚厚的绿苔,简陋的茅屋已经很久没有打开门了。 春风到处都盛开着花柳,哪里还有心思去欣赏它呢?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春天里独自漫步于山林中的感受。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山野间清幽静谧的环境与简朴的生活。第三句写春风吹过,到处都是繁花似锦的景象。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景的冷漠态度,因为在他看来,这些美丽的风景并不能引起自己内心的共鸣。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
【注释】 初春:一作“春初”。败荷:凋谢的荷花。鸿雁:候鸟,秋天南飞,春天北返。上林:“上林苑”的省称。唐代皇宫园林。归飞早:指鸿雁秋天南飞,冬天返回。异:不同。 【赏析】 《初春题画》,是一首咏叹物候变化的诗。全诗通过咏物,表达了诗人对物候变化、季节更替的感慨之情。 首句“霜落风高欲下迟”,写初春风来时寒气尚重,秋末霜降时节,天气寒冷。“欲下迟”点出时令特点,即初春时节
玉色娟娟净不华,莫教零落委泥沙。 刳木为舟日,开过东风几度花。 注释:如玉般纯洁无瑕的美丽,不要让它凋零落在泥土之中。用木头刻成船的日子,在春风中已经盛开了好几回的花朵。 赏析: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木兰花的美丽与高洁,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追求
渭川千亩影萧萧,苦旱年来叶半凋。 见画忽然兴远思,行人应在灞陵桥。 注释:渭川:指渭水两岸,渭水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发源于甘肃,流经陕西进入关中平原,在长安城北注入渭河。 萧萧:形容风声。 苦旱:这里用来形容渭川干旱。 灞陵桥: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为汉文帝刘恒所建,故称灞陵桥,也泛指灞上之桥。 赏析:此诗首句写景,以“竹”为题,描绘了一幅渭川秋雨图。第二句写景,诗人感叹自入秋以来连日无雨
【注释】1.阑珊:衰败,残落。 2.天意:上天的旨意。 3.游山:泛指外出游览。 【赏析】此诗作于元和五年(800)春。诗人此时已离开长安两年有余,在江陵、夔州任刺史。此诗是他在江陵时写的一首咏怀诗。首句写春事已尽,“阑珊”,意为衰颓、残落。第二句点出“春”字,说明春天已经过去,好景不长。第三句写桃花被雨打得落尽了,而诗人却逢人就谈游山玩水的事。尾联以“空自”二字收住,抒发了对美景难再的感慨
芙蓉秋水照双旌,冠盖纷纷出送行。 芙蓉:荷花,此处代指沈启南,“芙蓉”二字是人名,又是荷花的别称; 秋水:秋天的水,泛指江水; 双旌:古代仪仗队中的旗子,这里比喻沈启南; 冠盖:古时官吏所戴的帽子和车盖,这里比喻来送行的官宦人家; 纷纷:形容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出送行:出来送别沈启南; 见画不堪伤往事,冷风和雨过江城。 见画:看见沈启南的画像; 不堪:难以承受,无法忍受; 伤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