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鉴
【注】胜槩:胜景,风光。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流寓江州期间。首联写登上江淮胜概楼所见之景,远水际长天,逢春更可怜,描绘出一种凄凉的景色;颔联写钟声在山寺中回荡,人们呼唤着渡江的小舟;颈联写渔人在夕阳的余晖下捕鱼,酒家的人打着伞躲避着细雨;尾联抒发因悲伤客程之事而感到哀伤的情感。全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这首诗是杜甫在冬夜与朋友聂云章话旧之作。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频年违晤语,此日贲林坰。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多年未见,此次相见格外珍贵的心情。"频年"意为频繁的年头,说明时间已经很久了。"违晤"即不见面。"贲林坰"则形容环境优美、宁静的乡村景致,也隐含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鬓发缘愁白,家山入梦青。 - "鬓发缘愁白"指的是因愁闷而头发变白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蕉窗”是诗人所居的禅房,“禅房”是佛教徒讲经说法的地方,“蕉窗”即指禅房。“芭蕉绿满庭”描绘了一幅庭院中芭蕉茂盛的景象,突出了禅房的环境幽雅,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环境的热爱之情。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雪中疑入画,定起自翻经”写僧人入室时的情景,雪天入室,如同进入画面一般,僧人在翻经时定神凝神,心无旁骛,表现了僧人的虔诚。 3.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注释】客里:客居他乡;登多景楼:登上多景楼。一登临:一次登临。长歌:即长啸,大声吟唱的意思。惬(qiè):称心如意;江山:指山川、河岳等自然景观。自今古:从古至今;人物几消沉:人世间有谁能够保持长久的盛名?几:几乎,差不多;淮南:指淮河流域;天垂海外深:天边海路遥远,难以抵达。改之:作者的朋友,诗人曾作诗赞美他。尚在:还在;读罢欲沾襟:读完诗后,不禁流下眼泪。 赏析: 这是一首登楼感怀的七律。
游甘露寺 清晨游古寺,云气昼昏昏。 列嶂环京口,长江赴海门。 平临当北斗,特立见中原。 无限兴亡事,伤心不忍论。 【注释】:甘露寺: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的句容县,因唐时甘露年间曾改名为甘露院而得名。甘露寺建于南朝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初名南郊寺,梁武帝天监中改作永明寺,唐代又改为甘露寺。甘露寺原址在今南京市玄武门外的鸡笼山。甘露寺是江南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也是我国南方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注释】 虎邱:位于苏州西北郊,因有虎丘塔而得名。 天开图画阁:指虎丘的图画阁,在虎丘山上。 奉柬:敬赠书信。 启南:沈继南,字启南。 【赏析】 《与沈继南登虎邱》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投闲倚高阁,林莽半斜曛”写诗人在高高的虎丘上眺望着山林,夕阳西沉,余晖映照在苍茫的山野间;颔联“山势东南尽,河流上下分”则描绘了虎丘的地势特点,虎丘的东边和南面都是群山环抱,而西边则濒临大江,江水奔流不息
【解析】 题,是写在器物上标明名称的文字。旌功庙,指皇帝为表彰功臣而建立的祠堂。其三,指《题旌功庙》诗之三。“二圣弘兴继”,二圣,指唐太宗和武则天。弘兴,弘扬兴盛。继承,继续。“纶音贲贶同”纶,丝带;音,诏书;贲,赠予;贶(kuàng),赠予;同,一起;“易名维一惠”,易,改换;名、惠,均指庙号;“一惠”,专指庙号;“赐庙录元功”,赐,赐予;录,记载;元,首;功,功勋;“精爽风云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乐事愁边减”是说中秋佳节,本是欢乐的时候,却因为忧愁的缘故而减少了欢乐,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在中秋佳节里感到的忧愁之情。“流年客里过”,意思是说时光飞逝,自己已经身在他乡作客了。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悲苦。“桂香秋色好,天迥月明多"意思是说桂花的香气
【注释】: 1. 旌功庙:祭祀功臣的神庙。 2. 其二:这是第二首诗。 3. 李纲:李纲(1083—1140),字伯纪,邵武人,北宋末年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官至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4. 谢傅:指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军事家,谢安任东晋尚书令时,曾与桓温等北伐中原,收复洛阳等地,因功被封为庐陵郡公。 5. 庙议(yìn):祭祀前讨论国家大事。 6. 维:句首发语词,无实际意义
注释:碧殿明秋水,香台下夕阴。 碧殿明亮清澈如秋水,香台下是傍晚时隐时现的阴影。 堂空莲漏迥,径转竹房深。 厅堂空寂,莲花漏壶滴答声悠远,竹林小径曲折蜿蜒。 习静疑忘世,含虚已定心。 在宁静中,我似乎忘记了世间的一切,心境平静如虚空。 何时谢尘鞅,来此事幽寻。 什么时候能够摆脱世俗的羁绊,来这里寻找内心的宁静? 赏析: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作者所居之寺的景致。“碧殿明秋水”写碧瓦红柱的佛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