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殿明秋水,香台下夕阴。
堂空莲漏迥,径转竹房深。
习静疑忘世,含虚已定心。
何时谢尘鞅,来此事幽寻。
注释:碧殿明秋水,香台下夕阴。
碧殿明亮清澈如秋水,香台下是傍晚时隐时现的阴影。
堂空莲漏迥,径转竹房深。
厅堂空寂,莲花漏壶滴答声悠远,竹林小径曲折蜿蜒。
习静疑忘世,含虚已定心。
在宁静中,我似乎忘记了世间的一切,心境平静如虚空。
何时谢尘鞅,来此事幽寻。
什么时候能够摆脱世俗的羁绊,来这里寻找内心的宁静?
赏析: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作者所居之寺的景致。“碧殿明秋水”写碧瓦红柱的佛殿,像秋天的湖水一样澄澈明净;“香台下夕阴”写佛殿前香烟缭绕,暮色渐暗的景况。这两句写出了佛殿的清幽、宁静,为下面抒情作铺垫。“堂空莲漏迥”写禅房空无一人,只有莲花漏壶滴滴答答地响个不停。这一句既写出了禅房的幽静,也写出了作者的孤独寂寞。接下来两句“径转竹房深”和“习静疑忘世”,则进一步渲染出作者的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闲适与恬淡。最后两句,“何时谢尘鞅,来此事幽寻”,抒发了作者远离尘嚣,来此寻求心灵宁静的向往和追求,表现出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