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顺
诗句翻译与赏析 1. 先输出诗句: - 昭代兴文治,群才集庙堂。 - 乾坤钟间气,家国得贤良。 - 夫子关中彦,声华天下彰。 - 器同山𡾊峞,量与海汪洋。 - 早奋三年翼,曾穿百步杨。 - 琼林先得隽,粉署暂为郎。 - 李白胸藏锦,毛君颖脱囊。 - 朋侪推政誉,后学仰词章。 - 拜命辞双阙,司储总一方。 - 军需劳计量,俗弊喜更张。 - 惠爱春无迹,公平水有防。 - 欢谣腾道路,重望彻岩廊。
【注释】 百度:周代官名,掌百工之事。咸修饬:全都整治修整。何人:是谁。矫虔:不庄重,指不守礼法。清扬:清明的样子,比喻正直。贪可激:贪婪之心可以激荡。善举:好的行为举动。恶堪捐:恶行可以摒弃。为国:为国事而努力。报:报答国家。忧民不暇眠:忧虑百姓的安眠。福星:吉祥之星。当道:正当头顶。卿月:指月亮。乌府:即尚书府。栽柏:种植柏树。濂溪:即濂溪学宫。圜扉:圆拱门。饶:充满。绝徼:极远的地方
送陈继先南还一百二韵 马儿跨过庾岭,扁舟渡鄱湖。 在淮泗路上徘徊,经过齐鲁墟。 金台暂住信宿,东蓟又匆匆驱驰。 来到关城,正逢秋风初起。 相逢慰问,面容喜色心中怡愉。 停留一年已过半,谈论从无虚日。 夜晚吟诗或至天亮,中午会友常至傍晚。 对床夜话听夜雨,添柴抱火暖炉火。 粗食炊煮的是粮米,淡汤采撷的是菜蔬。 汲水自烹茗茶,酌酒时投壶乐。 牵手类如手足亲,爱戴比蛩驉更甚。 我志慕清白
诗句如下: 五更月西下,云暝四山幽。 释义:夜深了,月亮从西边落下,四周的山峦在云雾中显得格外幽静。 译文:夜已经深了,月亮从西边落下去,周围的山脉在云雾中显得更加幽静。 注释:甲申中秋——中秋节;与萧文明登东楼待月和东坡江月诗五章——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共有五节,每节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五更月西下——夜深了,月亮从西边落下去;云暝四山幽——周围的山脉在云雾中显得更加幽静;棹舣袁郎渚
诗句释义: 1. 甲申中秋与萧文明登东楼待月和东坡江月诗五章:这是一首在中秋节期间创作的诗,可能是诗人萧文明的作品。"东楼"指的是一个位于城市东部的高楼,而"月"则是指月亮。"和东坡江月诗五章"暗示了这首诗是模仿宋代文学家苏轼(字坡)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风格或主题。 2. 三更月当天,坐久揽衣起:这句话描绘了一个深夜的场景,诗人在三更时分即子时,也就是夜晚最深的时候
【注释】 甲申:即公元1094年。 东楼:指苏州城西的高楼,相传是晋代张翰所建。 耽玩:喜爱观赏。 参已横:参星已经横亘中天。 姮娥:月亮的别称,这里指月中的嫦娥。 玉关城:古关塞名,在今甘肃敦煌一带。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任苏杭通判时,与友人萧文明相唱和。首句“四更月倾昃”,写月上中天,诗人从睡梦中醒来,看见月儿已高高挂在天空。“谈笑不知久”,写他与朋友相聚畅饮,直到深夜方散。“起看参已横”
甲申年中秋与萧文明登东楼待月,和东坡《江月五绝章》 第一首: 一更月出海,河汉净无澜。 注释: 甲申年,即宋孝宗乾道六年(1160)。 “甲申”是诗题的序号,表明这是诗人在甲申年的中秋之夜所作。 “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一年中月亮最圆的时候,古人常在此夜赏月。 “与萧文明登东楼待月”,说明这是一次与友人一同登高赏月的活动。 “海”,比喻月亮如海洋般辽阔。 “河汉”,指银河。 “净无澜”
【注释】: 甲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作者任泗州教授,与友人萧文明游于东楼,观中秋月。 东坡:指苏轼。 江月诗五章:苏轼《前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后人拟其体作《江上见月》五首。 二更:子时,夜半。 东海头:指泗州东南的大海,因在东而名。 “玉盘荡高下”句:以月亮喻圆,形容月光浮动,映照海面。 朱帘:红色帷帘。银钩:银色门环。凭籍:倚靠。 攀桂人:指诗人自己
诗句与译文 注释: 1. 正气今寥落,斯人喜在前。 - 表达了一种失落或不振的感觉,但同时指出了某人在逆境中的突出表现。 2. 诗书偿夙志,科第占青年。 - 通过诗书和科第展现了个人才华和抱负。 3. 家世陈文范,才情李谪仙。 - 提到家族背景和才华,可能指的是文学或艺术方面的才能。 4. 好贤常折节,重义不论钱。 - 强调了对贤德的尊重和对正义的坚持。 5. 棘寺初登仕,芳名众所传。 -
《自京至彭城》 【注释】: 1. 自京走车至彭城:从京城出发,乘坐车辆前往彭城。 2. 京国过冬半:在京国的过冬已经一半。 3. 归装涉远途:准备行装,长途跋涉。 4. 身载两轮车:自己带着两辆马车。 5. 计程看斥堠:计算路程时观察里程标记。 6. 尘土透敝襦:尘土沾湿了破旧的衣物。 7. 睡借烧锅炕:睡觉时借用烧火用的炕。 8. 行寻卖酒垆:步行寻找卖酒的小摊。 9. 更阑才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