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顺
送陈继先南还一百二韵 亲友乐嘉遁,不肯干时需。 邓林富桐梓,荆璞藏瑾瑜。 昔时共乡邑,此别如秦胡。 寸心耿千里,一日三秋徂。 烦君相见顷,咸为道区区。 吾生本迂钝,材质犹散樗。 遭逢唐虞世,滥预南郭竽。 明堂蓄梁栋,搜取及欂栌。 廊庙用圭璋,亦不遗珣玗。 兹焉宣使事,坐守东城株。 来春觐丹阙,雨露当沾濡。 敢忘千载遇,思罄一得愚。 平生慕刚直,羞彼言嗫嚅。 由来守贞介,肯忍行趑趄。 方寸素自定
亭亭扶桑树,蟠结沧海东。 两干连根株,散作金碧丛。 羲和蕴灵巧,分得造化功。 寻常出异茧,状与瓮盎同。 弥罗暨灵池,一见皆下风。 谁能拔其尤,置向文房中。 制成五色锦,上献蓬莱宫。 注释: - 亭亭扶桑树:扶桑是古代对太阳的称呼,这里指代太阳。亭亭,形容树木挺拔而美丽。 - 蟠结沧海东:蟠结,盘绕,这里形容扶桑树生长在海边,环绕着大海。 - 两干连根株:两根树枝相互连接,就像连在一起的植物。
亚圣庙次左时翊韵 晨过三迁坊,延伫忽亭午。 缅怀孟轲氏,生不遇明主。 立言垂训戒,天下知彟矩。 斯文耀日星,浩气塞寰宇。 乡邦存德泽,沾溉若时雨。 高祠肖仪刑,冠佩犹楚楚。 卓哉文宣王,配享共千古。 注释: 1. 亚圣庙次左:在亚圣庙的左侧。 2. 晨过三迁坊:早晨走过三迁坊。三迁坊是古代建筑中的门名,此处形容早晨的时间已经过去很多。 3. 延伫忽亭午:延伫,停留;亭午,中午时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先读懂原诗,理解原意,再结合注解,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诗意,最后点明情感主旨即可。 首联“东藩好楼台,壮观临海峤”,写登楼所见:东藩有好楼台,高耸入云;壮丽的景致,仿佛是登上了海峤。 颔联“朱帘卷风月,有景供诗料”,写登楼所见:朱红色的帘幕飘舞在春风明月之中,美好的景色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素材。 颈联“使君事幽寻,到处一登眺”,写作者所思所想
亚圣庙次左时翊韵 六经明纲常,皎如日当午。 自非圣贤出,谁任斯道主。 尧咨允执中,孔欲不逾矩。 正传属亚圣,邹鲁邻区宇。 曾闻历聘时,车从纷如雨。 巽言感齐梁,高论折秦楚。 人亡道不泯,耿耿贯今古。 注释: 1. 六经(周易、尚书、三礼、诗经、春秋等六部儒家经典)明纲常:说明纲常的道理。 2. 皎如日当午:明亮如同中午的太阳。 3. 自非圣贤出,谁任斯道主:如果没有圣贤出现,谁能担当起这个责任呢
宝书阁 五星聚奎躔,二水溯濂洛。 真儒相继出,绪统悬掌握。 片言万里具,一发千钧著。 文风资阐扬,圣道赖宣廓。 时人好藏书,彼此如有约。 建阳与吴郡,两记争融爚。 吾邦故文献,此举殊卓荦。 声华动乡国,名教等山岳。 我生已后时,偶被诗书缚。 未能万卷破,徒事一鞭着。 结网因羡鱼,不耕敢求穫。 植根思深培,举步虑前却。 词章乃馀事,富贵非可乐。 书中有至宝,岂但殊圭珏。 常亲一灯青,不管双鬓皬。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其结构严谨,意境深远。 首联“使君特被徵书起,匹马遥从贵竹来”,描绘了诗人接到朝廷的征召令后,急忙起身赶往京城的情景。这里的“使君”指的是诗人自己,而“徵书”则是朝廷发出的征召通知。诗人接到征召令后,立刻收拾行李,准备前往京城。“遥从贵竹来”则形容诗人骑马从远处赶来的情景。这里的“贵竹”可能是指某种名贵的竹子,也可能是诗人对京城的一种形象比喻。 第二联“山鬼揶揄谁见笑
【注】: 有湾号黄木,有渡名扶胥:地名“有湾”和黄木渡的简称。 君家瞰江浒,夏屋应渠渠:你家靠近长江,夏天的房屋像渠道一样直通江边。 平田渺烟水,乔木荫枌榆:平坦的稻田像烟雾缭绕一般,高大的树木遮蔽着榆树。 眷言到何日,其在早秋乎:什么时候能够回来呢?大概在早秋吧。 入门拜二亲,戏舞莱子乌:进入家门拜见父母,玩起莱子乌的游戏。 下堂叙亲识,嬉笑谈樵渔:下堂与亲人叙旧识,嬉戏笑谈着樵夫、渔人。
国家构筑明堂,木匠贮藏众多木材。 何况求贤才,最重视考试科目。 南宫集聚多士子,文字数千束待读。 儒臣明察如鉴镜,奉诏司校读文章。 十人共坐昨夜夕,接座连灯烛光。 淘沙拣精金,剖石搜美玉。 心思无懈怠,目力费重复。 满场耀兵甲,战胜如剖竹。 盈箱积缣练,轻素窘边幅。 我本甲科人,弱矢挂正鹄。 身逢明盛时代,大雅歌棫朴。 一官愧无补,徒食太仓粟。 兹来获同事,有幸蒙齿录。 初心期不负,古道岂难复。
宝书阁 宝书阁是位于邑城的东面,开辟了新学。 流水环西偏,好山绕南郭。 青衿来游歌,济济见头角。 所求在诗书,所习惟礼乐。 许侯善作兴,士类欣有托。 咏歌付菁莪,践履由矩彟。 儒宫旧湫隘,修饰重开拓。 堂前势峥嵘,堂后地宽绰。 便思藏古书,倏尔创高阁。 造化为主张,鬼神助咨度。 众材纷积聚,群匠事砻斫。 名区轶飞尘,危构撑碧落。 檐楹绚青紫,壁槛明丹垩。 风棂接朱户,月牖连翠箔。 千金购图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