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顺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主题思想及艺术手法的理解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诗歌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倾向进行赏析。 “昔年书剑上长安”意思是:当年我带着书和宝剑去长安。“长安”指唐代都城,是当时政治中心。这一句写自己年轻时到长安应试,怀有雄心壮志,希望建功立业。 “万里江山共往还”意思是:我有幸考中了功名,而你的事业已经结束了,我报恩无门
【注释】 飞雪无声点画阑:飞雪悄然落下,无声地点缀着栏杆。飞雪是无色透明的,但落下时却有声响。 树头春意已含酸:树上的梅花已经开过,但枝头的春意还带有些许的酸味,即未完全开放。"含酸"是指花苞初露,尚未完全盛开,含有一些酸气。 天公为促调羹早:天公(即天气)为了催促花蕾尽早开放而早早送来了寒风。这里的"调羹"指的是烹饪用的勺子,用来搅拌食物。"促调羹早"是指天气提前变冷
这首诗是挽辞,用来悼念许道中先生。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一、侍从才华四十年,东齐人物老儒仙。 - 释义:在皇帝身边服侍了四十年(侍从),许先生是一位有才学和智慧的人。 - 关键词:侍从、四十年 - 注释:侍从通常是指古代宫廷中的侍卫或随从人员,这里指的是皇帝身边的近臣。四十年可能意味着许先生在此职位上服务了很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手法和语言。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尤其是诗歌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长才应拟早登科,迟速由天可奈何”,意思是说:有远大的才能应该早就登上仕途,命运早晚如何却只能听天命安排。“莫向归途重惆怅,人间秋后月明多”,意思是说:别在回家的路上再感到惆怅,人间秋天以后月光明亮的时候很多。 【答案】 (其一) 长才应拟早登科,迟速由天可奈何。 莫向归途重惆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
注释: 龙滩讲席近圆洲,曾记追陪两度秋。 龙滩讲学的地方靠近圆形的沙洲,记得曾经和您一起度过两个秋天。 闲觅知音调绿绮,每呼从事到青州。 闲暇时寻找知音弹奏绿绮琴,时常呼喊从事去青州。 云山别久空迢递,风月吟多忆唱酬。 分别在云山之后已经很久了,思念之情难以表达,只能通过吟咏来表达。 何日赋归同访旧,雪舟重为故人留。 什么时候能回到家乡,我们一起去拜访老朋友,再次享受雪中的宁静。 赏析:
【注释】: 翼翼:高峻的样子。 珍奇:珍贵的宝物。 翰墨留多几席香:指诗人作诗留下的墨迹,像香味一样留在席上。 半榻烟霞分雅淡:指诗人读书的屋子,有山有水的景致,雅致清丽。 连篇累牍:形容诗文繁多。 奚童: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也用作对人谦称。锦囊:用锦绣做成的装诗书的小袋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描写了主人终日为诗忙的情景。首联写亭子建在水边,主人整天忙碌于创作诗歌;颔联写诗人搜尽天下美景
草木萧条近着霜,四山如剑露锋铓。 边城寒入知秋早,公馆吟多觉夜长。 潘岳二毛新感叹,渊明三径渐荒凉。 故乡曾向京华望,今望京华似故乡。 译文: 草木萧瑟,近处已经结霜,四周的山峦如同利剑般锋利,直指天空。 边城的寒冷深入骨髓,知道秋天来得特别早,在公馆中吟咏,觉得夜晚格外漫长。 潘岳年纪已老,感慨万千;陶渊明的田园渐渐荒芜。 曾经在京城眺望故乡,如今再次遥望京华却感觉像是故乡。 注释: 1.
【注释】: 奉使山海:奉命出使到山海之间。奉:接受;使:出使,派遣。 劳王事愧称贤:为国王效劳,感到自已不够称贤。劳:效劳,效力;王事:国家大事。愧:惭愧。 持节东来路半千:拿着符节来到东方,路途漫长。半千:一半路程的意思,形容路途遥远。 谕俗不劳司马檄:晓谕百姓,用不着发布军事檄文。谕:晓喻;司马檄:古代的一种公文,是军政要职的文书。 绕朝鞭:古代一种赠予出行官员的饰物,用皮革、羽毛或金银装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述了他在游石门寨时所见到的长城遗址。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匹马冲风晓气寒,边营东北近雄关。” 这句诗描述的是清晨,李白骑马冲风而行,寒气逼人。他来到了边境的军营附近,看到了雄伟的关口。这里的“冲风”和“晓气寒”都描绘了早晨的景象,给人一种冷清而肃穆的感觉。而“边营东北近雄关”则表明了他的地理位置,靠近边境,接近关隘。 第二句:“行经一舍崎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