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王事愧称贤,持节东来路半千。
谕俗不劳司马檄,赠行惟有绕朝鞭。
断桥流水村边驿,疏木平原郭外天。
翘首关城知不远,海云山色总清妍。
【注释】:
奉使山海:奉命出使到山海之间。奉:接受;使:出使,派遣。
劳王事愧称贤:为国王效劳,感到自已不够称贤。劳:效劳,效力;王事:国家大事。愧:惭愧。
持节东来路半千:拿着符节来到东方,路途漫长。半千:一半路程的意思,形容路途遥远。
谕俗不劳司马檄:晓谕百姓,用不着发布军事檄文。谕:晓喻;司马檄:古代的一种公文,是军政要职的文书。
绕朝鞭:古代一种赠予出行官员的饰物,用皮革、羽毛或金银装饰。
断桥流水村边驿,疏木平原郭外天:在断桥下流着清澈的河流,村庄旁边有驿站。在疏林密叶的平原上,天幕高高地挂在城外。
翘首关城知不远:抬头望着关口城楼,觉得距离也不远。翘首:仰头,抬头看。关城:关口,关卡。
海云山色总清妍:大海的云彩和山上的景色都显得那么清新美丽。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佑的一首七绝。此诗写奉使之途的所见所感。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能表现出诗人那种对国家忠诚,关心民瘼的精神风貌,充分显示了诗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
第一句:“勤劳王事愧称贤”,表达了作者对国家事务的勤勉和敬业精神,以及对自己是否能够称得上贤人而感到惭愧的情感。这里,“勤劳王事”指的是为国家服务,尽心尽力地从事公务工作。“愧称贤”则表达了对于自己是否真正有资格被认为是贤人而感到的自谦之情。通过这种表达,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于国家的忠诚和服务精神,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谦虚的态度和责任感。
第二句:“持节东来路半千”,描绘了自己持节西行的艰难历程。这里的“半千”可能是指路途遥远,或者比喻时间之长。这句诗通过对路途艰难和时间的刻画,强调了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重大。
第三句:“谕俗不劳司马檄”。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在传达政令方面的能力,即不需要使用繁琐的军事文书就能够晓谕民众。“司马檄”在这里可能是误植,应为“檄”,即古代的一种公文。通过这句话,作者展现了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也体现了他对民众的关心和爱护。
第四句:“赠行惟有绕朝鞭”,这是对出行官员的赠送之物的描述。“绕朝鞭”是一种装饰品,用皮革、羽毛或金银装饰。通过这句话,作者表达了对于出行官员的祝福和关怀,希望他们在旅途中平安顺利。
第五句:“断桥流水村边驿”,描绘了旅途中的一景。“断桥流水”可能是指某座桥梁因为洪水等原因被冲断,水流湍急,形成美丽的景观。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氛围。
第六句:“疏木平原郭外天”,描绘了开阔平原上的景色。“疏木”可能是指稀疏的树木,而“平原”则是指广阔的田野。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幅辽阔而又和谐的画面。
最后一句:“翘首关城知不远”,表达了作者对于目的地的期待和向往。“关城”可能是指某个关口或者关卡,是通往外界的重要通道。这句诗通过对目的地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成功完成任务的信心和期待。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描绘了作者奉使途中的所见所感。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的忠诚和服务精神,也体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