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之山高插天,龙滩之水天与连。
山明水秀涵万象,风月不尽春无边。
华堂隐映龙滩上,乔木阴森老无恙。
翠挹云屏四百峰,澄拖江练三千丈。
主人抱道不求名,乐山乐水怡吾情。
半帘爽气朝拄颊,一曲沧浪时濯缨。
宾戚过从日谈笑,潜搜万汇供诗料。
三尺焦桐膝上横,写尽峨洋山水调。
平生于我最心投,对酒开窗几度留。
相思更拟携琴去,绿竹坡前拢小舟。
【注音版】
罗浮之山高插天,龙滩之水天与连。
(罗浮:山名)
山水图为陈琴窗题
(陈琴窗:人名)
(图:画)
(题:题字)
罗浮之山,在广东境内;龙滩之水,在江西修水县,为赣江上游大河。
(罗浮:山名):罗浮山,又称“浮山”,在今广东省增城县西北,距广州约100里。山上多奇石,风景秀丽,相传为周灵王太子晋炼丹之处。
(龙滩:水名):龙滩水即赣江支流赣江,在江西省西北部。因江中龙潭而得名。
(高插天):高高耸立在天空。
(龙滩:水名):在江西省西北部。因江中龙潭而得名。
(风月不尽春无边):春风和秋月,都是无尽的美景。
(华堂隐映龙滩上):华贵的厅堂隐约映现于龙潭之上。
(乔木阴森老无恙):茂密的树木郁郁葱葱,年深岁久而依然茂盛。
(翠挹云屏四百峰):翠绿的云雾环绕着屏风状的山峰,形容山峰叠嶂,如云雾缭绕般美丽。
(澄拖江练三千丈):清澈的水波如同被江水拖动的长练,绵延不绝,有如三千里的江景。
(主人抱道不求名):主人追求的是道德修养,不追求名利。
(乐山乐水怡吾情):喜爱山中清静、水边美丽的景色,让内心感到愉悦和宁静。
(半帘爽气朝拄颊):半开的窗户透进清爽的气氛,拂过脸庞。
(一曲沧浪时濯缨):在江面上划船时洗涤帽缨。
(宾戚过从日谈笑):宾客亲友来来往往,时常欢聚聊天。
(潜搜万汇供诗料):深入观察大自然中的万物,为诗歌创作提供丰富素材。
(三尺焦桐膝上横):形容琴声美妙动听,仿佛三尺长的琴就横放在膝盖上方。
(写尽峨洋山水调):描绘了峨眉山及周边山水的壮丽景色和和谐之美。
(平生于我最心投):我的生平最向往的就是这峨眉山的自然风光和它带给我的心灵上的慰藉。
(对酒开窗几度留):常常一边饮酒一边欣赏窗外的美景,陶醉其中难以自拔。
(相思更拟携琴去):思念之情更加浓烈,打算带着心爱的琴到峨眉山去,寻找那份心灵的寄托。
(绿竹坡前拢小舟):在绿竹丛生的坡前整理好小舟,准备启程前往峨眉山。
【译文】
罗浮山高耸入云天,龙潭水与天相接连。
山明水秀涵万象,风月不尽春无边。
华堂隐映龙潭上,乔木阴森老无恙。
翠挹云屏四百峰,澄拖江练三千丈。
主人抱道不求名,乐山乐水怡吾情。
半帘爽气朝拄颊,一曲沧浪时濯缨。
宾戚过从日谈笑,潜搜万汇供诗料。
三尺焦桐膝上横,写尽峨洋山水调。
平生于我最心投,对酒开窗几度留。
相思更拟携琴去,绿竹坡前拢小舟。
【赏析】
这首诗是陈琴窗题山水图之作。诗的前四句点明题旨,概括全诗内容。后十句具体描述画面中的景象,抒发作者的情怀。此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富有诗意,堪称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