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草木纷无数,惟有此君名最著。
虚心劲节珊瑚枝,四序青青任寒暑。
渭川之上淇水隈,千枝万叶连云开。
南邦又说潇湘盛,知是何年分种来。
都城片地千金直,竹石园林应罕得。
吁嗟一日不可无,谁解风流写真迹。
太常健笔追文郎,远吞淇渭淩三湘。
兴来扫就参差玉,自有天然风露香。
石根元气淋漓湿,宓妃鼓瑟英娥泣。
佩环堕地疑雨声,旌盖排空作人立。
新图卷翠入天曹,寒标直与秋争高。
苍龙变化露头角,丹凤缡褷见羽毛。
阴云不开苍雪积,老势峥嵘欲千尺。
虚堂风生白昼静,恍惚晴空飞霹雳。
主人相对偏相知,一生与尔同襟期。
豪吟每和伶伦调,进德长歌卫武诗。
我亦从来慕君子,幸挹高风结知己。
愿言共保坚贞姿,挺立岁寒霜雪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竹子图画,通过对竹子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向往和追求。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世间草木纷无数,惟有此君名最著(世上的草木繁多,只有这竹子名声最为显著)。
    注释:这里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竹子的独特之处,使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 虚心劲节珊瑚枝,四序青青任寒暑(竹的空心坚韧有力,四季常青,无论严寒酷暑都能生长)。
    注释:竹子具有空心的特性,象征着谦虚;四季常青,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

  3. 渭川之上淇水隈,千枝万叶连云开(在渭川之上,淇水之滨,无数的竹子枝条交错,仿佛与天空相连)。
    注释:“渭川”和“淇水隈”都是中国地名,分别指渭河和淇水边的地带。这句诗通过描绘竹子的生长环境,营造出一种气势磅礴的景象。

  4. 南邦又说潇湘盛,知是何年分种来(南方也有像潇湘这样竹子茂盛的地方,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种下的)。
    注释:潇湘是湖南的别称,这里的竹子茂盛,让人联想到南方的景色。

  5. 都城片地千金直,竹石园林应罕得(京城里的一片土地非常宝贵,而竹石园林则更是难得一见)。
    注释:这里的“片地千金”比喻珍贵的土地,“竹石园林”则是文人墨客喜爱的场所。

  6. 吁嗟一日不可无,谁解风流写真迹(感叹一天都不能没有竹子,谁能懂得欣赏它的真实之美)。
    注释:这里的“风流”指的是竹子的风姿,“写真迹”则是形容竹子的美态逼真。

  7. 太常健笔追文郎,远吞淇渭淩三湘(太常的笔力雄健,如同追逐文郎一样,远超过淇水和渭水,凌驾于三湘之上)。
    注释:“太常”是古代官职的名称,这里用来借代文人。“文郎”是对文人的雅称。这句话通过比喻的方式,赞美了竹子的高超品质。

  8. 兴来扫就参差玉,自有天然风露香(兴致盎然时挥毫泼墨,画出参差不齐的竹子,它们自有天然的风韵和香气)。
    注释:这里的“参差玉”形容竹子的形状不一,“风露香”则是指竹子散发出的自然气息。

  9. 石根元气淋漓湿,宓妃鼓瑟英娥泣(竹子的根部湿润透着生机,宓妃弹奏琴瑟,英娥为之流泪)。
    注释:“宓妃”是古代传说中的美女,“英娥”也是古代美女的代称。这句话通过神话传说,赋予了竹子以生命力和情感。

  10. 佩环堕地疑雨声,旌盖排空作人立(佩环落地的声音如同雨点,旌旗飘扬在空中仿佛人站立)。
    注释:这里的“佩环”指的是佩戴在身上的装饰品,“旌盖”则是古代帝王出行时所乘车辆上的旗帜。这句话通过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描绘了竹子的壮观景象。

  11. 新图卷翠入天曹,寒标直与秋争高(新的画卷上绘有翠绿的竹子,它的标尺直插云霄,与秋天的景色竞争高下)。
    注释:“卷翠入天曹”指的是将竹子画成绿色,并把它放在天空中,“寒标直与秋争高”则是指竹子的标尺直插云霄,与秋天的景色竞争高下。

  12. 苍龙变化露头角,丹凤缡褷见羽毛(苍龙变化露出头角,神鸟展翅展示羽毛)。
    注释:这里的“苍龙”和“丹凤”都是吉祥的象征,“变化”、“露头角”、“羽翼”都暗示着新生或美好之意。

  13. 阴云不开苍雪积,老势峥嵘欲千尺(乌云不散,大雪纷飞,竹子的老树显得峥嵘挺拔,直冲云霄)。
    注释:这里的“阴云不开”和“老势峥嵘”都表现出竹子顽强的生命力,“欲千尺”则是指竹子高达千尺。

  14. 虚堂风生白昼静,恍惚晴空飞霹雳(虚堂里风声大作,白昼变得寂静无声,突然间晴空中传来霹雳之声)。
    注释:这里的“虚堂”指的是空旷的房间、院子或者空地,“白昼”和“晴空”都指晴朗的天空,“飞霹雳”则是指雷声。整句话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15. 主人相对偏相知,一生与尔同襟期(主人与你相对而坐,彼此心意相通,你我共度一生,有着相同的志趣)。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与主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他们共同追求的美好理想。

  16. 豪吟每和伶伦调,进德长歌卫武诗(我时常吟诵《诗经》和《楚辞》,歌颂卫武公的功德)。
    注释:这里的“伶伦调”、“进德长歌”都是古代文人常用的表达方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作品。卫武公是春秋时期卫国的一位国君,他因德行高尚而受到人们的敬仰。

  17. 我亦从来慕君子,幸挹高风结知己(我也始终仰慕君子的风范,有幸得以结识这样的朋友)。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君子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他对结交志同道合朋友的愿望。

  18. 愿言共保坚贞姿,挺立岁寒霜雪里(愿我们共同守护坚贞的品格,挺立于岁寒霜雪之中)。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坚贞品格的珍视,也希望与朋友们一同坚守这种品格。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它也揭示了文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理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