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言史
处州月夜穆中丞席和主人羌竹繁弦银烛红,月光初出柳城东。 忽见隐侯裁一咏,还须书向郡楼中。 注释: 处州:地名,今浙江省丽水市。 穆:指诗人自己,穆中丞即指诗人自己。 羌竹繁弦:用羌笛弹奏着繁复的乐曲,比喻宴会上音乐声热闹。 银烛红:银色烛光闪烁耀眼。 月光初出柳城东:月光从柳城的东面升起。 隐侯:隐士,指作者的朋友。 裁一咏:吟诵诗作。 还须书向郡楼中:还要将诗作写进郡楼上的石碑或墙壁。 赏析:
恸柳论 孀妻栖户仍无嗣,欲访孤坟谁引至。 裴回无处展哀情,惟有衣襟知下泪。 注释:我的妻子独自一人生活,没有子女,想要去拜访她那孤零零的坟墓,又该找谁来指引方向呢?我在四处徘徊,无法表达我的哀愁,只有衣襟上才会知道泪水滴落。 赏析:这首诗以“恸”为关键词,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哀悼之情。首句“孀妻栖户仍无嗣”描绘了诗人妻子孤独的生活状态,暗示了她可能已逝或未育
```markdown 赠成炼师四首 其三 诗原文: 等闲何处得灵方,丹脸云鬟日月长。 大罗过却三千岁,更向人间魅阮郎。 注释: - 等闲何处得灵方: 表示炼丹师的神奇技能和高超技艺。 - 丹脸云鬟: 形容炼丹师的脸色如丹红,发髻如白云,充满生机。 - 日月长: 表示炼丹师的技能与智慧,如同日月般长久。 - 大罗过却三千岁: 指炼丹师拥有超凡的寿命,能够活过三千年。 - 更向人间魅阮郎
【注释】上巳日:指阴历三月初三。陪:作陪,参加。襄阳:古郡名,治所在今湖北襄阳。李尚书:即李德裕,字文饶,唐宪宗时任宰相,封越王。光风亭:在襄阳城西,为观赏风景之地。碧池:指清澈见底的池塘。萍:浮萍。嫩:嫩绿色。垂波:水波荡漾。绮席:华贵的筵席。丝镛:用丝弦乐器伴奏。翠娥:指美女,此处指舞女。为报:表示要报答。会稽亭:在杭州西湖之南,相传是谢灵运所建,故址尚存。永和:晋孝武帝时改会稽为永宁
【注释】宝钿:镶嵌着金银珠宝的装饰品。云和:指用金粉制成的云状花纹。玉禁:皇宫。仙:美如仙境。深含媚意:指女子眉眼含笑,情意绵绵。袅朱弦:形容歌女唱得婉转悠扬。春风不怕君王恨:指歌女不惧君王的嫉妒或恼怒,继续在外边歌唱。幽花:指梅花。 【赏析】这首诗是描写一位歌妓的。这位歌妓容貌美丽,歌声宛转动听。她不但能歌善舞,而且有胆量,不畏强权,敢于在外边唱歌。诗中通过“春风”与“君王”之间的对话
注释: 1. 题王况故居:为王况的旧居题写的诗句。 2. 入巷萧条起悲绪:走进巷子,萧条凄凉的气氛让人心生悲凉之情。 3. 儿女犹居旧贫处:孩子们还住在旧时的贫穷地方。 4. 尘满空床屋见天:床上积满了灰尘,屋顶露出天空,形容家中贫困至极。 5. 独作驴鸣一声去:独自一人,如同驴一样,发出一声长叫,然后离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看到王况故居的萧条景象,以及孩子们依然居住在旧时贫穷的地方
病中客散复言怀 华发离披卧满头,暗虫衰草入乡愁。 枕前人去空庭暮,又见芭蕉白露秋。 注释:华发指的是头发已经斑白,离披指散乱。暗虫指的是蟋蟀等夜晚发出声音的昆虫,衰草指枯萎的草地。人去表示主人已不在,人去庭暮指庭院中的暮色,人去芭蕉白露秋指芭蕉叶子在白露节气时变黄。 赏析:诗人在病中,感慨时光流逝,感叹自己年老体衰,思念远方的朋友,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注释: 题源分竹亭——题目来自分竹亭,这是一座在山上的竹亭。 绕屋扶疏千万竿,年年相诱独行看——竹园环绕着竹亭,每一棵竹子都高耸入云,每年春天我都会独自行走在竹林中观赏。 日光不透烟常在,先校诸家一月寒——阳光无法透过浓密的竹林,烟雾缭绕始终不散,这让我想起了去年冬天的寒冷。 赏析: 这首诗以竹为主题,描绘了一幅生动美丽的自然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形象,将竹的美丽
黄昏骑得下天龙,巡遍茅山数十峰。 采芝却到蓬莱上,花里犹残碧玉钟。 注释: 1. 黄昏时分,骑着神马飞下天龙,巡视了茅山的几十个山峰。 2. 在寻找仙草的过程中,最终来到了蓬莱仙境之上。 3. 在花丛中,依然能闻到那残留的碧玉钟的香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炼丹师在夜晚时分,骑着天龙神兽巡视茅山的情景。诗中的炼丹师不仅具有非凡的力量和勇气,而且对自然的探索充满了敬畏和好奇
注释: 曾随阿母汉宫斋,凤驾龙軿列玉阶。 当时白燕无寻处,今日云鬟见玉钗。 译文: 曾经跟随阿母在汉宫做斋,凤凰和马车都排列在玉阶上。 当时白色的燕子无处可寻,如今却看到云鬓间插着玉钗。 赏析: 这首词是唐代女诗人薛涛的作品。全词以“赠”字为题,写自己对成炼师的怀念之情。上片追忆往事;下片写今日之情景。词中运用了大量的典实,如“凤驾龙軿”、“白燕无寻处”、“云鬟见玉钗”,这些词语都很优美、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