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言史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以及把握诗歌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抓住诗歌的关键词句来理解。 “楚寺春风腊尽时,含桃先坼一千枝”:楚寺中,当春风到来的时候,樱桃花已开放了。诗人描绘出了一幅春天景色图。 “老僧不语傍边坐,花发人来总不知”:老和尚静默地坐在一边,而当花开之时,却没有人知道。表达了诗人对于僧人的不理解和感慨。 【答案】 译文:楚寺之中
注释:往年我常常与老师一起游历清江,听到老师的过失就会流下悲伤的泪水。 我这一生难道能长久停留吗?更添上了尘世的烦恼而引起外头的忧愁。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老师深深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思考和担忧。诗人通过回忆往昔与老师共同游历的欢乐时光,以及听到老师过失而流泪的情景,展现了他对老师的忠诚和敬爱之情。同时
【注】:山寺、海榴花、绀宫、发翠凝红、十年、月明、人去尽、火光霞焰。 山寺看海榴花,琉璃地上绀宫前,发翠凝红已十年。 山中寺庙里观赏海中盛开的榴花,在琉璃瓦铺成的地面上,宫殿的大门正对着绀色宫墙。这棵榴树已经开满了红花,已有十年的时间了。 夜久月明人去尽,火光霞焰递相燃。 夜晚越来越深,月亮明亮,人们都离开了,只有那火光和霞光互相映衬着。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一个美丽的夜晚,月光下,山寺内
注释:成炼师的花冠和蕊帔都是美丽的颜色,她的姿态像仙女一样娇媚。清箫的声音仿佛飘荡在紫色的烟云之间。我不知道为什么你要再次来访人间,难道人间已经存在了数百年了吗? 赏析:诗人以“花冠”指代成炼师,赞美其美貌;以“紫烟”形容清箫声,描绘其美妙动听;用“重来意”表达对成炼师的思念;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成炼师的深深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赠诗
诗句释义: 不耐檐前红槿枝,薄妆春寝觉仍迟。 译文: 在屋檐下观赏红槿花,我不禁感到有些疲倦,因为美丽的春色让我难以入眠。 赏析: 本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春日里欣赏红槿花时的情感体验。诗中“不耐”一词,生动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留恋与不舍,同时也透露出内心的些许疲惫与慵懒。而“薄妆春寝觉仍迟”,则描绘了一幅美人春睡的画面,既展示了春天的美好,又反映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第二句
诗句翻译为: 1. 紫禁梨花飞雪毛: - 描述的是春天里紫禁城内的梨花盛开,如同雪花一般飘落。梨花洁白如雪,纷纷扬扬地落在宫殿的台阶上。 2. 春风丝管翠楼高: - 春风拂过,带来了悠扬的音乐声。音乐从翠绿的楼阁中飘荡出来,仿佛与春风一起在空中交织。 3. 月光如雪金阶上: - 月光洒在金碧辉煌的台阶上,如同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雪花。月光下的台阶显得格外清冷、宁静。 4. 迸却颇梨义甲声:
这首诗共四联,每联由五个字组成,形式整齐,韵律和谐。 第一联: - 诗句:一片白葛巾,潜夫自能结。 - 译文:白色的葛巾,我能够自己将它系紧。 - 注释:葛巾(一种头巾),潜夫(诗人自称)。 第二联: - 诗句:篱边折枯蒿,聊用簪华发。 - 译文:在篱笆旁折断了枯黄的蒿草,用来簪在我的头发上。 - 注释:折枯蒿(折断蒿草),簪华发(用华美的簪子装饰自己的头发)。 第三联: - 诗句
紫禁梨花飞雪毛,春风丝管翠楼高。 城里万家闻不见,君王试舞郑樱桃。 紫禁城中春意浓,梨花飘落如雪花,皇家园林中,乐声悠扬,丝竹和鸣响彻云霄。翠绿的楼阁在春风中矗立,仿佛一幅流动的美丽画卷。然而在这锦绣繁华之中,普通市民却无法欣赏到这美景,只能默默感受着这皇家的繁华与自己之间的巨大差异。 君王在宫中轻歌曼舞,尝试用手中的郑樱桃舞蹈,以示对春天的喜爱与享受。然而,这样的场景对于外面的人们来说
《北原情三首》是唐代诗人刘言史的作品,通过描述洛阳城北山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情怀念。下面将逐句释义这首诗: 1. 聚骨成泥,此山多白:描述了洛阳城北的山中,人们死后的遗骸被堆积成山,泥土因日晒而变得洁白如雪。 2. 近来送葬人,亦去闻归声:最近在送葬的人们,也听到了坟墓中回荡的丧钟声。 3. 岂能车轮疾,渐是墓侵城:难道车轮能够快速前行吗?逐渐地,坟墓已经侵占了城墙。 4. 城中人不绝
【注释】 1. 结夜愁:指因相思而彻夜不眠。2. 暂时恩去亦难留:意思是说,即使暂时被遣放,也难以留住她。3. 手持金箸:形容手中拿着金筷子在拨弄火炉中的炭火。4. 红泪:眼泪是红色的,故称红泪或血泪。5. 乱拨:拨动,搅动。6. 寒灰:比喻心灰意冷、心灰意丧的情绪。7. 举头:抬起头来。8. 赏析:这是一首写失宠宫女的诗。诗人用“独坐炉边结夜愁”、“手持金箸垂红泪”等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