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巩道
【赏析】 《新月》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五言律诗。此诗描写了新月的幽雅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首联“疏帘一线入,斗室十分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窗帘稀疏地透进一丝月光,整个房间沐浴在春意盎然之中。这里用“疏帘”、“一线”形容月亮的光芒,形象生动,使人联想到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的景象。接着,“光细足幽赏”,进一步描绘了月光的特点,它细小而明亮,足以让人陶醉其中
【注释】 ①淹滞:停留、逗留。 ②廿载:二十年。 ③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④复有忘年好:有忘年交的朋友。 【赏析】 《舟归》是唐代诗人张谓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异乡漂泊了二十年后,听到潮信而想起故乡,终于决定乘船回家的情景。整首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形象生动、情景交融。 首句“他乡淹滞客”,交代了诗人流落异乡,长期在外的原因;二句“廿载未言还”,写诗人在外已度过漫长的二十年之久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叹落花”一句,“林花”指春花,“飞复落”是说花开花谢的无常,“一扫一回红”是说落花飘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伤春惜时之情。“有限斜阳外,无言细雨中”,写落花在夕阳西下和春雨绵绵之中凋谢,暗寓着诗人对青春年华流逝的惋惜之情。“梦随千日醉,心向五更空。”写酒醉后如痴如迷,心无所依,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孤寂、空虚。“彼自怜轻薄,何因托晚风”两句,“何因托晚风”是说花落得早
闻蝉 高空鸣转切,一一贯寒林。 露感清秋早,情俱黄叶深。 风迎声断续,日落响浮沉。 世路多艰险,当无金石音。 注释: - 闻蝉(wén chán):听到蝉鸣。 - 高空鸣转切:形容蝉鸣声音高亢、悠扬,如同在高空中回荡。 - 一贯寒林:形容蝉鸣贯穿了整个寒冷的树林。 - 露感清秋早:感受到秋天的清凉和早露的气息。 - 情俱黄叶深:情感随着黄色的树叶而深沉。 - 风迎声断续:风吹过时
【解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以舟中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所感所思。前四句写江上景色:清晨的江面,水面上的薄雾已逐渐散去;江面上波涛汹涌,犹如一匹素练。船帆高悬,横贯天空;天空晴朗,一片无云。后四句抒写途中的感受:江水辽阔,船帆似乎有些迟缓;自己因闲愁而失眠。 【答案】 ①水面烟初敛:江面上的薄雾已逐渐散去。 ②西风吹素涛:江水奔涌,如白练般飘动。 ③篷疏横日到:船帆高悬,横贯天空。
【注释】独立:形容孤单、寂寞。急风:猛烈的风。禾黍:指秋收后未被收割的农作物,泛指农事。斜阳:夕阳。水远归帆白:水远,即水阔;归帆,指回故乡的船;白,指白色的帆。山明落叶黄:山明,明亮的山;落叶,指秋天的落叶;黄,指黄色。潘生:指潘岳(247年—300年),字安仁, 河南中牟人。潘岳的发鬓上涂了霜,因此称他为“潘郎”。屈子:指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泪沾裳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雨中景象的诗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雨天的氛围和情感。 诗句解释及注释: - 高栋烧银烛,层檐送雨声。 - 高栋:指的是高大的建筑或结构物。 - 烧银烛:形容灯火辉煌,如同银色的烛火在燃烧。 - 层檐送雨声:描述建筑的屋檐在雨中传来的声音。 - 壁空孤影见,帘静薄寒生。 - 壁空:墙壁空旷,没有遮蔽物。 - 孤影:孤独的影子。 - 帘静薄寒生
【注释】 春岸:春天的岸边。岸:水边。临无地:没有边际的岸边。孤吟:独自吟诵。水涯:水边。俯头千尺月:低头看到月亮高悬千尺,指月光如洗。回首两层花:转身看到两岸花开两重,即一重山色、一重花海。人影藏深树:人影躲在树林深处。村烟落晚鸦:村庄上的炊烟飘向傍晚时分的乌鸦群中。数家茅屋畔:数间茅草屋旁。阅尽几春华:经历了几年的春天,即度过了许多个春天。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和感受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晚过海怀庵 注释:傍晚经过海边的怀庵。 2. 寂寂小人事,闲窗对乱流 注释:寂静的小世界里,我静静地面对着杂乱无章的水流。"寂寂"表达出内心的平静和空旷,"小人事"可能指的是个人琐事或日常琐碎事务。"闲窗"指闲暇时的窗景,而"对乱流"描绘了自然景色的无序美。 3. 滩声激虚壑,帆影入高楼 注释:滩声在虚谷中回荡,帆船的影子映进了高楼。 4. 朋友隔生死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道穷双耳塞,心灭万愁平。 - 注释: 道行至尽头,两耳被阻塞;内心达到无为状态,所有的忧愁都已消散。 - 赏析: “道”在这里指的是修行之道,即佛家或道家的修道之路。“双耳塞”形容了修行者对于外界纷扰的超然态度,即使外界声音再大也感觉不到。而“心灭万愁平”则描绘了一种心态的转变,当内心的贪嗔痴等烦恼都消除时,即使是世间最深沉的忧愁也能平息。 2. 独见寒柯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