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风禾黍暮,独立向斜阳。
水远归帆白,山明落叶黄。
潘生霜染鬓,屈子泪沾裳。
淹滞何为者,临岐空自伤。
【注释】独立:形容孤单、寂寞。急风:猛烈的风。禾黍:指秋收后未被收割的农作物,泛指农事。斜阳:夕阳。水远归帆白:水远,即水阔;归帆,指回故乡的船;白,指白色的帆。山明落叶黄:山明,明亮的山;落叶,指秋天的落叶;黄,指黄色。潘生:指潘岳(247年—300年),字安仁, 河南中牟人。潘岳的发鬓上涂了霜,因此称他为“潘郎”。屈子:指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泪沾裳:沾,沾湿、湿润的意思,裳,长裙。淹滞:滞留停留;何为者:为什么。临:面对、对着。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诗人在秋风瑟瑟之中独倚危阑,凭栏远眺,触目所及皆是萧瑟凄迷的景象,遂有感而发,挥笔写下此诗。
首联写景。“急风”“禾黍”与“向”构成动势,写出了一幅秋风吹拂、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的生动画面。“独立”二字则点明了全诗的主题——诗人在秋风萧瑟的深秋时节立于高高的楼台上眺望远方,独自面对着斜阳和落日的余辉,不禁感慨万分:“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这是对生命流逝、时光飞逝的无奈感叹。
颔联写远景。“水远”“山明”与“白”构成了空间上的广阔,勾勒出一片辽阔的水面和一片明亮的山峰。“落叶黄”,既写出了季节的变化,又烘托出了凄凉的氛围。“归帆白”则暗示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同时也表现了游子归家无望之悲。这两句通过描绘壮阔的江景和苍茫的天空,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愁苦和无奈。
颈联写近景。“潘生”二字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同时以潘岳自比,表达了自己对青春不再、容颜渐衰的担忧和忧虑。“屈子泪沾裳”,则以屈原自喻,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自己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无奈之情。
尾联写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站在高处俯瞰着远方的风景,心中充满了感慨和忧愁。面对眼前的景色,诗人不禁想起了自己的过往经历和遭遇,于是便有了“淹滞何为者,临岐空自伤”的感叹。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哀叹,又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寂寥。
这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抒发诗人的感慨之情,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时光飞逝的无奈感叹以及对国家命运和自己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无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