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恩
【注释】 (1)古像赞:一种赞美古代帝王、圣贤的碑文。 (2)帝生神灵:指黄帝。 (3)卓冠首出:指黄帝的发髻高耸,头角峥嵘,英姿勃勃,犹如“冠”之突出于上。 (4)爰(yuān):于是。 (5)器用(yòng):工具和器具。 (6)造(zuó):制定。 (7)文明:这里指文化。 【赏析】 本诗为《古像赞》之第四篇,是赞颂黄帝之作。 全诗四句二十字,前两句总写黄帝之伟大与杰出
诗句释义: 1. 皋陶(Gāo Táo) - 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与尧帝并称。在这首诗中,“皋陶”可能是指一个赞颂其功德的历史人物或神话中的统治者。 2. 盛德冠廷(Shèng dé guān tíng) - 形容某人的德行高尚,如同王座上的王者一样。 3. 伟绩迈世(Wěi jì mài shì) - 形容某人的功绩非常伟大,超越了世人。 4. 飏言赓歌(Yáng yán gēng gē) -
这首诗是《古像赞》的第二百零五首,题目是“帝喾”。 诗句释义 1. 惟德聪明,知远察微 - 只有品德高尚且聪明的人,能够洞察事物的细微。 2. 执中御世,仁威并施 - 掌握中庸之道来治理国家,同时施行仁政和威严。 3. 其德嶷嶷,其色郁郁 - 他的德行坚定而高远,他的气质深沉而充满魅力。 4. 式修厥身,九有咸服 - 应该修养自身,使天下的人都归顺。 译文 帝喾作为古代帝王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制治感瑞,乐成大渊”,大意是说治理国家得到祥瑞之兆,国家就会兴旺发达;“以和神人,以通山川”,大意是国家治理得当,就能使神灵高兴,与人民相通,让天地相通;“淳朴未漓,去古未逖”大意是国家的风气没有衰败,古人的智慧还没有远去。“九黎虽顽,莫损至德”。大意是说虽然九黎部落很顽劣,但也不会损害圣人的德行。 【答案】 注释: 制——制定;
【注释】 苍颉:传说是黄帝时的史官。 淳朴:质朴、朴实。 圣者作:圣人创造。 贯彻:通达。 包括万象:指包罗万有。 三才:指天、地、人三者。 鬼神情:指鬼神之性情。 天地藏:指天地之奥秘。 【赏析】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是一首七言绝句,其内容主要是歌颂古代的圣贤以及他们的贡献。这首诗的第一句“上古淳朴,结绳以治”,描绘了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简朴,没有文字记载,只有用绳子来记录事情的场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古像赞》中的第117首。全诗如下: 大禹 声律身度,左绳右矩。地平天成,功在万世。治存典则,道叙龟畴。稽首明明,示我大猷。 注释: - 大禹:古代中国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水英雄,被认为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 声律身度:指禹的歌声和体态都十分优美,符合音律的要求。 - 左绳右矩:比喻禹的行事有规矩,符合道德标准。 - 地平天成
【注释】 1. 帝舜:传说中虞舜,是古代传说中的圣明君王。 2. 大孝格天:形容舜具有极其孝顺的品质,感动了天地。 3. 玄德配帝:指舜的高尚德行与帝位相匹配。 4. 精一执中:指舜在治理国家时,能够坚守原则,不偏不倚。 5. 圣学攸始:指舜开创了圣学(儒家学说)的先河。 6. 焕乎文章:形容舜的文章或功绩辉煌灿烂。 7. 巍巍成功:形容舜的伟大成就和崇高地位。 8. 千万世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赞美了帝尧的伟大成就和高尚品质。 帝尧(公元前2357年—公元前2235年),姓姚,有虞氏,名重华,史称唐尧 ,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中华文明始祖。他以仁德著称于世,因洪水肆虐而躬亲治水有功。传说中为舜的继位者。 译文: 配地博厚, 并天高明。 浑浑莫测,荡荡难名。 百王之准,群圣之祖。 日月光华,照彻九土。 赏析:
【注释】: 洚水:即洪水。后稷:传说为夏朝的农业神,名弃,相传是帝喾之子,尧时任农师,教民稼穑,被尊为“五谷之神”。 【赏析】: 《古像赞》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咏史诗。全诗以颂扬后稷为主题,通过描绘后稷勤勉为民教树艺的情景,表达了杜甫对后稷的敬仰之情。 首两句:“洚水初息,民犹阻饥。”意思是说,洪水刚刚平息,百姓仍然遭受饥饿之苦。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洪水比喻成“洚水”,以增强表达效果
【译文】 启王令善,他的作为惟君。 伐叛饬治,为前人休美。 仁贤誉孚,远近都受赞誉。 会朝万邦,光昭简册。 【赏析】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是唐代诗人李峤的组诗作品。此诗写启王的功绩。启王,即唐玄宗李隆基。“令善”二句,赞美启王的政绩。启王善于治国,其举措皆合于君道,所以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伐叛饬治,休于前人”二句,赞美启王的武功。他平定叛乱,整饰国政,其功可与古代圣明君主相比。“仁贤誉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