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恩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仔细判断正误,然后作答。 理解诗意是基础。“乘闲聊复作闲人,竹杖芒鞋趁早春。”意思是:趁着闲暇的时光又变成了一个闲散的人,拄着竹棍、穿着草鞋去欣赏春天的美;“林下水边时纵步,绝胜都市踏红尘。”意思是:在树林中的小路上随意地散步,比在闹市中漫步还要好得多。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把握意象特征和情感是关键
【注释】 烟暗园林:烟笼罩着园林;暗:迷蒙。春愁:春天的愁苦。织:像丝一样细密。郁难开:郁积不开。不将:不肯。幽意:深藏的心思。偷寻乐:偷偷地寻找快乐。容易霜华上鬓来:容易使白发爬上双鬓。霜华:指白发。 【赏析】 《再叠三首》,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在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春天所作,时年韦应物四十岁。此诗作于长安,写春天里,他因思乡而发愁,为春光美景所感染,因而有感而发,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的情怀。
【注释】 1.彩笔:指文人的文彩和才华。 2. 赋短章:作短诗。 3. 年光:年景,时光。 4. 微雨:小雨。 5. 草堂:即“茅草堂”,杜甫所筑的茅屋。 6. 啼鸟:春日鸣唱的鸟。 【赏析】 《再叠三首》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年)春天在夔州时所作组诗。此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初春时节山居的景色及作者的心境。 首句“彩笔聊拈赋短章”,写自己挥笔为文,写下几篇短小的诗文,以自娱。
题红梅二首 其一 冷艳清香自一家,冰肌谁与傅丹砂。 试看标格依然在,未信人疑作杏花。 注释:红梅花色鲜艳,香气扑鼻,自有一番独特的风姿和气质。它的冰清玉洁的肌肤,没有人能像画家那样给它上色,使其更加美丽动人。仔细看看它那高洁的姿态,依然如初,令人难以置信它会被人误认为是杏花。 其二 寒枝疏影最关情,孤绝香幽独自行。 莫怪东君无觅处,此君端有岁寒盟。 注释:红梅花枝稀疏,影子也显得格外清冷
【注释】 独占春风领众芳:春风,春天的气息;领,领先;众芳,百花。 薄寒初试绛罗裳:薄寒,稍微寒冷;初试,初试;绛罗裳,红色罗衣。 东皇似是嫌清淡:东皇,即司春之神,春神;嫌,认为……不好;清淡,不艳丽;艳妆,艳丽的妆容。 故与殷勤赠艳妆:故,所以;殷勤,勤恳;艳妆,艳丽的妆容。 赏析: 此诗为咏物诗,描写的是一株红梅在春寒中初绽的情景。诗人通过写红梅“领众芳”和“初试绛罗裳”
诗句:洞口春阴长绿苔,云关斜傍竹林开。 译文: 洞口里春日的阴影覆盖了绿色的苔藓,云雾缭绕的山道旁,竹林轻轻摇曳着。 注释: - 洞口:山间的入口或洞窟。 - 春阴:春日里阳光柔和,天气阴冷。 - 长绿苔:苔藓生长得很茂密,绿色浓厚。 - 云关:指云雾环绕的山口或关隘。 - 斜傍:倾斜地靠近,这里用来形容竹林在山路上的位置。 - 竹林开:指竹林在山路上展开的景象。 赏析:
【注释】 竹亭纳凉二首:此诗写于作者在杭州任通判期间,是组诗。 幽亭:幽静的亭子。无地着尘嚣:没有地方可以沾上尘埃。尘嚣:尘土和喧嚣。 纵有尘心亦自消:即使心中还有尘土,但也能消除。 何处有声清到耳:哪里能听到如此清凉的声音呢? 万琼瑶:形容声音清脆悦耳。琼瑶:玉的美称。 【译文】 幽静的竹亭中没有尘土和喧嚣,即使心中还有尘土,也自然会消除。 哪里能有声音如此清新,以至于耳朵都能听见。
注释:姑射仙人早晨拜见玉皇,受到玉皇的赏赐。她的冰般的姿态让酒都难以让她清醒,她依然在风前倚靠着红妆。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冰肌玉骨的仙女形象。她早晨拜见玉皇,受到玉皇的赏赐。她的冰般的姿态让酒都难以让她清醒,她依然在风前倚靠着红妆。诗中用“冰姿”和“绛妆”两个词来形容仙女的美丽与高洁,展现了仙女超凡脱俗的气质。同时,诗中的“吹难醒”表达了仙女的清冷孤傲
乾坤谁是百年人,莫为闲愁枉却春。 试看昔人行乐处,荒台无地积秋尘。 注释: 乾坤:宇宙天地,指代整个世界。 谁:谁能够。 百年人:百年之后的人。 莫为闲愁枉却春:别因为闲愁耽误了春天的景色。 昔人:过去的人。 行乐处:游乐的地方。 荒台:被废弃不用的台。 秋尘:秋天的灰尘。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感叹岁月无情,人生苦短,应该珍惜当下,不要浪费时间在无用的事情上。诗人借用“昔人行乐处”这一典故
【解析】 此诗为和诗,是诗人在友人的和诗后作的。前两句是写景,“天”“春”点明季节;第三句是写花,第四句是写草。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清奇。 【答案】 译文:天将清明景色交付给幽居之人,一起创作新诗来报答春天。残雪压着梅枝依然有姿色,暖风拂动草叶也不沾尘埃。 注释:诸友、幽人,指作者自己。合写新诗报答春,意思是说与朋友一起创作新诗来报答这美好的春天。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