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锡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与友人同领分教、又同舟南还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眷念之情。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与友人同领分教、又同舟南还。诗人和友人都为朝廷选拔人才而北去,又同乘一叶扁舟南归,因此有“又同舟”的说法。“隔岁云鸿欣北向”,意思是去年秋天,你们就像北归的大雁一样,我也曾向往着到朝廷中去,如今终于如愿以偿地到了北方。“高秋联镳复南飞”,意思是说:今年秋天,你我又像当年一样,再次结伴南归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给东园寿七十的老友的。下面逐句解读: 1. 仙翁遁迹远林皋,稀寿何嫌拥布袍。 - 诗句释义:老友隐居在远离尘嚣的山林之中,过着简朴的生活,即使是稀疏的寿辰,也不会嫌弃自己穿着朴素的布衣。 2. 别后酒肠应未减,寄将诗兴倍能高。 - 诗句释义:自从分别之后,我饮酒的量应该没有减少,而寄送的诗歌让我的写作兴致更高。 3. 枝连桂子亲何间,岁入秋田养不劳。 - 诗句释义
【注释】1.庆都:即庆元,南宋时为浙西路路治所,故址在今浙江金华市。邵玉泉:名不详,曾任知庆元府事。倾盖:古人乘车相遇时,把车盖放下以施礼。论诗:指讨论诗文的写作方法或风格。握手甚欢:指彼此谈得非常投机。欲止余宿:想要留我住下来。而行李先发:因为行李要先行,所以没有留住。2.连白石佳作:指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一)中的诗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3.敬次答之
《方伯周公挽诗》:“忆昔敬皇隆化日,属当江省校文年。持衡骢使推双竹,入彀鸿生愧比肩。连帅遐方仍懋绩,抚安中土竟虚传。心香未炷空头白,公后应知衮衮贤。”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历史人物的风采与贡献,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历史背景描述,展示了该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影响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其深切的怀念和敬意。 诗句逐句释义及赏析 1. “忆昔敬皇隆化日” - 关键词:敬皇、隆化日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语言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中心思想,然后仔细阅读选项,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本题要求赏析诗句,注意要联系诗中的关键词句,如“哺糟”“一饭终须报主恩”中的“报恩”,这是对“一饭之恩”的诠释;“琼台”“罗屿”是地点,“扶桑”“海气”是意象,“谢公”“胜招”则是典故,最后一句“谢公诗在胜招魂”则是引用了典故。 【答案】 译文:
这首诗是明朝人王世贞为他的同乡大鹿(即大儒)先生写的。全诗共四十六字,分五句。 首先来看第一句“世德颙然公辅器”,意思是说他的德行如同公卿辅佐帝王一样。“公辅器”是指有担当国家大事的能力的人。 接着看第二句“学宗随例假词臣”,这里的意思是学问和才能都是按照惯例被赋予官职的。“学宗”是指学问的最高成就,而“词臣”是指官员中的文官。 然后看第三句“大雅定看还士习”
【注释】 1.畿甸:指京城附近之地。秋行且未寒:意即秋天出行时,天气尚不算寒冷。2.怪:惊奇。3.乘骢(cōng)守:骑着骏马的太守官。4.尸禄:指空占官位不办事。5.泥途:指尘土飞扬的小路。6.凤髦:指有才华的人。7.兰臭:指臭味,比喻才德不高的人。8.奔:奔波。9.频:多次。 【译文】 京城附近的秋日里,还没有感到一丝寒意,就遇上了风雪绕路。 朝廷正需要调运粮草,我骑上骏马去巡视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具体分析。此题要求学生赏析诗句内容,体会诗人情感,注意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两个方面思考。 “征轺未减看山兴”是说:我出行时,仍没有减轻我对山的欣赏之情。颔联:“一抹大伾双眼明”,意思是说:我登上了大伾山,放眼望去,只见大伾山在阳光照耀下,一片光明。 颈联:大伾山上有金地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下面是对每句的释义和赏析: 1. 南金岂不连枝重,家学相承丽藻均。 南金(指南方出产的黄金,这里比喻才华出众的人)难道不会像连在一起的树木一样紧密相连吗?家族的传统学术相继承,文采都相当出色。 2. 帝里几年同献赋,巴山一骑独将春。 在京城(帝都)度过了许多年,我们一起参加科举考试,一起献诗作文(赋)。而在巴山(即四川一带)
注释: - 万汇:形容人或事的繁复。 - 伾伾:形容气势雄壮的样子。 -倚大浑:依靠强大的力量。 -俊明:才华出众的人。 -兵戎:战争。 -珍重:珍惜,重视。 -桃李:指学生,比喻人才。 -虚:空虚,不充实。 -六翮齐云:六只翅膀像齐天一样高远,比喻才能出众。 -鹏未碍:鹏鸟没有阻碍。 -双瞳:两眼(瞳孔),比喻眼光敏锐。 -边庭:边疆地区。 -輶轩:一种轻便的车子。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