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锡
【注释】 登:登山,登上。武缘城:即武隆山,在今重庆市境内。荒台:荒凉的土台。近午:接近中午,太阳偏南。火云:指赤色的晚霞或日出时红彤彤的云气。斥堠(chì hòu):瞭望哨。郊原:郊外的原野。黑子:指皇帝。恩威地:有恩有威的地方。将领西:指出征边关。西:西边,这里借指边远地区。 【译文】 独自登上荒凉的土台眺望不迷茫,大明王朝疆域奠定高高低低。赤色的晚霞浮现在天空出现,野树林立连成一片整齐齐列
【注释】 思恩:地名,今广西省百色市。南海:即广州。瘴岭:南方山林中湿热蒸郁的地方。 【赏析】 《次韵思恩吴太守过旧城至南海之作》:思恩郡是广西省的古州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区。公元106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春,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后,任江宁知府。次年秋,他离开江宁,到广东思恩府巡视,途中经过百色,写下了这首七律,以抒发他对岭南的怀念之情。 断崖:高峻的山崖。悠悠:悠远,遥远。自去来
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自怜疲共扒山卒,一雨俄惊废郭秋。 “自怜疲共扒山卒”,诗人感叹自己与士卒一样辛勤劳作,共同攀爬山岗;“一雨俄惊废郭秋”,则表达了一场大雨突然使秋天的景色变得萧条、荒凉。 病朋每勤知己问,危途曾仗远人忧。 这里“病朋”指的是因疾病而卧床不起的朋友,“知己问”表示朋友关心自己的健康状况;“危途曾仗远人忧”则表明在危险的道路上曾经得到远方朋友的帮助。 云来瘴岭偏欺客
梧州幕府偶题二律 明代符锡诗作鉴赏 《梧州幕府偶题二律》是明代诗人符锡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描绘苍茫的山川与雄壮的关隘,展现了作者对国家边疆安定的深深忧虑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附上必要的注释、译文和赏析: 1. 诗句释义: - 瀚海铜标第一关:形容雄伟的边关如瀚海般辽阔,铜标作为标记显得尤为突出。 - 天开雄镇控诸蛮:天意开辟的雄壮镇守之地控制着众多蛮族。 -
注释: 久驻武缘僦居僻漏邑有千户所屋废基存旋命兵士芟草辇秽伐竹构堂而环之营数日毕工遂移居之时则文武过奁禽鸟欢鸣嘉树扶疏而出喜而赋此 旧所茅堂虽自低,征夫书剑聊相携。 团团日转三龙树,翼翼云屯八武溪。 市远不妨谭客过,林高无碍野莺啼。 腐儒汗马曾何有,起舞犹堪听晓鸡。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迁居后的生活和心情
酬朱邑传再和草堂用西字韵结 蚩尤雄视布侪低,木魅山精信手携。 岂谓群轻能折轴,须知涓溜必成溪。 天王诘暴师春集,逆竖褫魂鬼夜啼。 入幕郗生谁似者,借筹曾许护征西。 注释: - 蚩尤:古代传说中的一个英雄,以英勇善战著称。 - 布侪:指众多的人。 - 木魅山精:指山林中的妖怪或精灵。 - 涓溜:细流。 - 天王:这里指的是天帝或神灵。 - 逆竖:指叛逆的小人或敌人,也可以用来指邪恶势力。 - 郗生
【注释】 苍莽:广阔,无边无际。新市:今重庆市渝中区一带。下古台:指重庆老君洞,位于渝北区的巴县境内。分阃(kǔn):分守疆界。心膂(lǚ):心腹,比喻最重要的部位或核心部分。掌书:掌管文书。折冲:使敌人败退,这里指用兵打仗。遗剑:指诸葛亮死后留下的《出师表》。辉腾:形容烛光明亮闪烁。 【赏析】 《梧州》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十二首,以桂林、零陵、梧州、永州、衡阳等名胜古迹为题材
【诗句注释】 梧州:即广西梧州,是唐代诗人李邕的家乡。公署:官府办公的地方。竹亭:竹子做的亭子。喜:高兴、喜悦。汪二府:指汪元量和王应麟。两位都是南宋遗民。诸公:诸位官员。见:见面,相见。首尾吟二章:指在竹亭中作诗。首尾,这里指诗文的开头和结尾。 【译文】 我有尘世的烦恼,哪里能找到一个可以敞开心扉的地方?夏日里,我在竹亭中思念着远方的朋友。 我的痴情儿子会将花木移栽到竹亭中
诗句释义: - 乙酉(十二地支之一,代表年份)冬至: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冬季的开始。 - 募兵:征集士兵。 - 英德晓起对烛:早晨起床后点燃蜡烛,进行操练和准备。 - 适部兵在梧州幕府到官未及二载:去年长至(即冬至)时,我在梧州的幕府担任官员,任期还不到两年。 - 两以兵事奔走军门:今年长至时,我又被派去处理军事事务,奔波于军门之间。 - 慨然有怀遂成此作:感慨之情油然而生
诗句解析与译文 直道谁甘与世浮,前程端合是雷州。 注释: “直道”指的是正直的仕途之路;“谁甘”表示谁会愿意;“与世浮”指世俗的浮沉;“前程端合是雷州”意指自己的未来道路注定是雷州(可能暗指贬谪)。 清朝望重三登相,黄屋亲扶一上楼。 注释: “清朝”可能是指清朝时期的某个人物或朝廷;“望重”表示声望很高;“三登相”指多次担任宰相;“黄屋亲扶一上楼”形容皇帝亲自搀扶他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