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铚
注释: 杏花:杏花是春季的象征,也是爱情的美好象征。 半醉晕丰肌:半醉时脸颊微红,如同丰满的肌肤。 何待武陵花下迷:武陵是一个地名,这里指的是桃花源。这里的“花下迷”可能是指陶醉于杏花的香气中,忘记了归途的约定。 记得秋千归后约:秋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游乐设施,经常在公园或私家花园中看到。这里的“秋千归后约”可能是指与爱人一起荡秋千,然后约定下次再来玩。 黄昏新月粉墙西:黄昏时分,月亮升起
杏花 春日的杏花,在醉梦里留下余香。那片云彩仿佛还留恋着它,随风飘去,四处纷飞。春天的景色如此美丽,但人们往往只欣赏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不要扫掉这残败的花朵,让灵魂为之断魂。 译文: 春天的杏花在醉梦中留下淡淡的香气。那云朵仿佛还留恋着它,随风飘去,四处纷飞。春天的景色如此美丽,但人们总是只关注其中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不要扫掉这些残败的花朵,让它们成为我们心中的风景。 赏析:
墨君十咏 · 雪稍 第五桥边一径遥,满林野竹立江郊。 鸳鸯浮破水涵影,翡翠压斜风舞梢。 译文: 在第五座桥的旁边,有一条长长的小径延伸至远方,周围是一片树林和一些野生的竹子,它们矗立在江边的郊外。 一对鸳鸯在水面上漂浮,它们的倒影映衬在水中,而一只翡翠鸟则在斜风中翩翩起舞。 注释: 1. 墨君十咏: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绝句》系列中的第十首,通常以山水田园为主题
墨君十咏 · 忆昔 匡庐古寺暗松藤,曾宿寒岩最上层。 译文:在庐山的古老寺庙里,我找到了一处幽静的地方,那是由苍劲的松树和藤蔓环绕而成的小院。我曾经在这里住过,住在山中最陡峭的部分。 火暖炉温四山静,前溪风雪后窗灯。 译文:夜晚时分,我点燃了火炉取暖,四周的山峰在火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宁静;而在我前方的小溪中,雪花纷飞,而窗户外的灯光则照亮了整个房间,为这个寒冷的夜晚带来了温暖。 注释
【注】 空山:指人迹罕至的幽静山林。 清夜:寂静的夜晚。 桧(guì):柏树,常绿乔木,叶子针形,有香气。 行尽江湖:走遍了江湖。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前两句描绘出一幅深夜山中风雨交加的图景:“空山清夜寒无寐”,意思是在空寂无人的深山里,在寒冷的清夜之中,无法入睡。“松桧摇声风雨高”,意思是松林、桧树发出摇动之声,风雨声也越来越高。这两句描写了风雨之夜,作者听到风声和雨声
墨君十咏·欺雪 爱竹高风已自贤,兴来更泛剡溪船。 枝间清响风惊雪,忆得东林夜宿年。 释义与注释 1. 爱竹高风:指对竹子的喜爱和尊敬,因为竹子象征高洁的品质。 2. 已自贤:已经自认为贤明。 3. 兴来:兴致来了。 4. 剡溪船:指的是剡溪上的小船,剡溪是一条流经浙江省的河流。 5. 枝间清响:指竹子枝叶之间发出的清脆声响。 6. 风惊雪:风吹落了雪花,形容天气寒冷。 7. 东林夜宿年
注释:春天的郊野,烟雾缭绕,让人感到无尽的忧愁。杨柳不断拂动着向东流去。歌声一停,香轮离去,只有斜阳陪伴画楼。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郊野的景象。诗人在春日里行走于郊外,只见烟雾弥漫,草木葱茏,景色美丽。然而,这种美景却无法驱散他的愁思,反而使他更加忧郁。他看到杨柳不断拂动着向东流去,不禁感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当歌声停止时,香轮也离开了。这时,只有斜阳陪伴着他
《同赋梅花十二题·薄暮》是宋朝王铚所著作品。诗句“寒欺雪勒未逢春,照影今宵借月魂”描绘了梅花在冬日的寒冷中独自盛开,其影子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这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坚韧不拔、独立高洁品质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无法长久存在的哀叹。 - 注释: - 寒欺雪:形容天气寒冷至极,连雪花都显得无力。 - 雪勒:指雪花落在梅树上的景象。 - 未逢春:尚未迎来春天,意味着冬天还未结束。 - 照影
墨君十咏 · 霜节 春花秋月不同时,高节偏于墨色宜。 莫遣世间丹绿笔,等闲俗却岁寒枝。 注释: 1. 春花秋月不同时:春天的花和秋天的月,虽然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美丽,但它们出现在不同的季节,因此无法同时出现。 2. 高节偏于墨色宜:墨色,通常指黑色的颜色,这里指黑色。高节,指高尚的节操或品格。墨色宜,指适合墨色。整句意思是说,墨色的高贵品格更适合春天的花朵,因为春天的花朵代表着生命的活力和希望
墨君十咏 · 夜风 倚竹佳人生暮愁,那知情伴夜蝉幽。 注释:倚着竹子欣赏美景,心中生出许多愁绪;那些知音,与夜中的蝉相伴,显得格外幽静。 一山风月龙吟罢,声入江云袅袅秋。 注释:一阵风月的交响乐演奏完毕,余音绕梁,飘荡到江上云雾缭绕的山峰之间,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