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弼
双林寺 杳杳双林路,林深不易登。 寺幽怜宿鸟,地僻喜闲僧。 静彻垂梁板,寒销背壁灯。 水边人忽笑,猿落过溪藤。 译文: 双林寺的道路蜿蜒而远,树林深处难以攀登。 寺庙幽静,让人怜爱栖息的鸟儿;环境偏僻,喜欢安静的僧人。 静谧的屋顶横梁上覆盖着青草,墙壁上的灯笼被寒风吹灭。 在水边忽然有人发笑,猴子跌落到溪边的树枝上。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双林寺景色和环境的诗。首句“杳杳双林路
【解析】 此诗为送友归隐之作。首联写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感。颔联写诗人为友人抛下俗务,到山中与大自然同乐。颈联写友人在山中生活得非常快乐。尾联写诗人希望友人归隐后不要再出山了。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答案】 译文: 我喜爱林间的寺庙,幽静悠闲没有是非纷争。 因此抛下尘世的琐事,来到山中种水稻。 石上蕨菜冲向云霄,山上山蔬肥美滋润雨露。 修行人安居乐业
《山行》 作者:李白 山行 尽日群峰里,知行第几重。竹深春寺磬,滩急午溪舂。 残旭犹双塔,晴云只半峰。岂无仙隐者,恨不少从容。 注释: ①山行:即山行道,指山路、小径。 ②尽日:一天。群峰里,意指群山之中。知:知道。 ③竹深:竹林深处。春寺磬,春天的寺庙中的僧人敲击的木鱼声。 ④滩急:水流湍急的河滩。午溪舂,中午时分的河水冲刷着石头的声音。 ⑤残旭:傍晚时太阳即将落山时的余晖。犹,还。双塔
这首诗出自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同李雪林饮山村》以下是诗句和译文,以及必要的注释: 原文: 本来无饮兴,偶此到溪滩。 屋角悬双瓠,船头系一竿。 塔高风便响,桥峻雨随乾。 莫怕城门闭,行归亦不难。 注释: 1. 本来无饮兴: 原无饮酒的兴趣或欲望。 2. 偶此到溪滩: 偶然来到这里,在小溪的岸边。 3. 屋角悬双瓠: 屋檐下挂着两个葫芦。 4. 船头系一竿: 船上绑了一杆长竿子。 5.
【注释】 野桥:指乡村的桥梁。 都归醉客船:指酒醉的游客乘船归来。 沙际日:沙滩上的太阳。 水中天:水边的天。 冲烟鸟:受烟雾笼罩的飞鸟。 带雨蝉:带着雨水的蝉。 殆非人境得:大概不是人间所能达到的境界。 江月又初圆:江边的月亮刚刚又出现。 赏析: 《野桥》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夕阳斜照、晚风轻拂的田园风光图,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首联“日暮野桥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然后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最后结合着诗歌的内容和手法赏析诗歌。“客程何太急,岁月半途分”意思是:你的旅途为什么这么匆忙,一半的时间都在旅途上度过啊;“想暂归天姥,还来伴使君”意思是:我想暂时回到天姥山中,还要回来陪伴你;“晓吟千嶂雪,春思一江云”意思是:清晨我独自在山峰间吟咏雪景
【注释】: 甲申岁:即公元824年。 解官:解除官职。 归故居:回到故乡的居所。 筇竹杖:用竹做的拐杖,筇竹是一种竹子。 傍溪药:指山中采的山草。 临水花:指水边的花草。 云:指山里的云雾。 因:因为。 对日任西斜:太阳偏西时。 双蝴蝶:指两只蝴蝶。 家:指作者的居所。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之作。诗人在隐居期间,常到山中采药、赏花,还常常远望山中的云雾。他以“独采傍溪药”为题
【注释】: 石塘:地名。在今江苏苏州西南。陆游曾于宋宁宗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到过此地。 水陆:水路和陆路。 暄晴更和:晴空暖阳,天气更加美好。暄:温暖;和:平和。 临水:临近水面。 人影向桥多:人影在桥梁上聚集、停留。人影:指游人。 细雪:指雪花。倾:洒落。残橘:未完全成熟的橘子。轻冰:薄冰。脆立荷:挺立的荷叶。 少:少时。盐米:食盐和米粮。计:打算。听彻:听得清楚。竹枝歌:一种曲调名
施潭 归程风强阻,春色有如无。 上水千帆健,中流一碇孤。 雨冲寻屋燕,云背立樯乌。 尽说明朝顺,江行旧有图。 注释: 1. 归程风强阻:形容归途中的风力强劲,阻碍了归途。 2. 春色有如无:形容春天的景色好像不存在一样,因为风太强了。 3. 上水千帆健:形容上游的船只众多且健壮。 4. 中流一碇孤:形容中流处的船只有一根桅杆,显得孤独。 5. 雨冲寻屋燕:形容燕子在雨中寻找避雨的地方。 6.
【译文】 秋日的山景,千姿百态,排列在屋檐下。 江水平静如练平铺,横亘着一排排山峦屏障。 石上烟雾缭绕,环绕寺庙;雨打山峦,雾气弥漫。 有心思携溪水之枕,睡看直到天明方醒。 【注释】 屏:屏风。 霁(jì):雨后转晴。 寺:指庐山东林寺。 汀(tīng):小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秋天景色。首联写庐山好山多变态,排列在屋檐下。“好山”是说庐山的山势雄奇,“多变态"是说庐山千姿百态